20世紀90年代的華爾街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是很多因素的綜合產物:愚蠢、難堪、娛樂……啟迪。應該虧錢的人,虧了。他們本來可能虧得更多,但是在2001年,艾倫·格林斯潘率領的美聯(lián)儲介入市場,并做了他們最擅長的事-到處拋撒現(xiàn)金。
格林斯潘的前任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曾經評論說,美聯(lián)儲的真正工作就是在晚會失去控制前“拿走大酒杯”。當美國真正感覺到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帶來的宿醉頭痛時,格林斯潘先生并沒有拿走大酒杯,恰恰相反,他用寬松信貸的高濃度杜松子酒重新裝滿了酒杯。
每次遇到問題時,格林斯潘都會偷偷地走到大酒杯旁邊,用更多的酒裝滿它,直到美國人被45年來的最低利率灌得東倒西歪……1%的美聯(lián)儲貸款利率在美國歷史上只出現(xiàn)過一次。
沉醉于寬松信貸的美國人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何方呢?當然是房地產,而且是非常堅定地轉向了房地產。
房地產狂熱席卷美國,每個人都在行動。耶魯大學的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教授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傳染性興奮”。
投機性泡沫被繁榮思維進一步吹大,而繁榮思維則受到房價攀升的鼓舞。由于市場樂觀態(tài)度已經廣為散播,導致房屋換手率比移居率高出很多。有人聲稱這次繁榮與以往的泡沫不同,這種觀點越來越流行,越來越讓人覺得可信。這些,我稱之為“新時代”故事。在最近的房地產繁榮中,這種樂觀主義更為明顯……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日子很難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信息,即便十分理性的人也會受其他人的影響。當泡沫膨脹時,一些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開始背離自己的判斷,因為他們覺得其他所有的人不可能都是錯的。反對的聲音逐漸變弱,這讓那些仍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更難證明自己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其他人的行為中獲取的信息質量變得越來越糟糕。
沒有人能夠對這種“繁榮思維”免疫。突然之間,購買住房這一原本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對每一個人都變得可行了……包括給他們送比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