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與中國打工族面對面(8)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作者:(美)皮翠拉·瑞沃莉


有些婦女強烈地譴責我,因為我在衣服上花錢太多。她們說我每周花在衣服上的錢不應超過25美分,而非花1美元……但是一個女孩兒若想踏進位于科尼島或劇院的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就必須有體面的衣服穿。

我有許多朋友,而且我們經常舉行狂歡晚會。許多年輕男子向我搭訕,但除了亨利,我不會跟任何男人外出。最近,他催我結婚催得越來越緊了。

紐約的工廠盡管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性,但薩迪微薄的工資給了她選擇權。她曾經考慮過嫁給亨利,但后來決定:

我想我要再等等。

整整100年后,作家彼得·赫斯勒跟蹤調查了馬麗(音譯)的情況。馬麗來自中國農村,是他為美國和平隊服務期間英語課上的學生。馬麗離開家,來到了深圳東南部的工業(yè)區(qū),在一家首飾工廠打工。赫斯勒擔心馬麗在這個城市的生活狀況不好,就去拜訪她。他了解到:

自從來到深圳,她一直都是找份工作,然后辭職,再去找工作。她曾談過戀愛,也曾反抗過老板制定的嚴苛規(guī)章。她24歲。目前她生活得還不錯。

全世界的女工都因為缺乏選擇而來到工廠,理想的工廠工人的特征是服從,而非才智或創(chuàng)造力。盡管如此,工廠的工作本身為年輕女性提供了許多選擇:她們可以選擇一頂新帽子、一個新的男朋友或不找男朋友,而且當她們的技術提高時,她們可以獲得一份新工作。正如她們的服從來源于缺乏選擇,她們的新世界提供的選擇也逐漸淡化了她們的逆來順受。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一個工廠接著一個工廠,婦女們奮起反抗、直視老板使他們不敢抬頭。她們擁有了自己的視野,并作出自己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她們對于紡織業(yè)來說變得不那么理想了,但是對于那些不斷發(fā)展壯大,需要原創(chuàng)力、決斷力和團隊精神的行業(yè)來說她們卻是更好的工人,在底線競爭不斷推進的時候,這些行業(yè)應運而生,而棉紡織廠卻要關閉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