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放心貸款吧,有人埋單”(9)

斷層線 作者:(美)拉古拉邁·拉詹


向富人征收重稅的政策并沒有受到窮人的歡迎,這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同情富人,而是因為窮人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變富:霍雷肖?阿爾杰(Horatio Alger)所寫的關于普通人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獲得成功的故事具有十分廣泛的吸引力。盡管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一直以來都不切實際,但是在過去,可能性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并不十分大,以至于美國人可以把這個夢繼續(xù)做下去。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的數據顯示,高達71%的美國人認為窮人很有可能擺脫貧困,而只有40%的歐洲人持有這樣的觀點。這一差異令人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根據跨國研究的結果,美國人的收入流動性并不比歐洲人高,實際上在美國,收入水平位于后20%的人的收入流動性極低。盡管如此,收入流動性這一概念還是根深蒂固的。美國偉大的社會學家托克維爾曾說,在美國,“財富流動的速度是令人震驚的,實踐表明很少有上下兩代人都受到財富眷顧的例子”。

在過去的25年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得不面對一個痛苦的現實,即他們已成為教育質量不達標的受害者?!都~約時報》專欄作家羅伯特?薩繆爾森(Robert Samuelson)評論說:“大體上,美國人并不十分擔心不平等,即貧富差距,他們更在意的是能否獲得機會與成就。難道這說明人類進步了嗎?”但是教育不平等的危害是極其隱秘的,因為它能夠造成機會的不平等。一個人若是只接受過一般的高中教育,就很難在新興的產業(yè)中謀求一份工作。很多美國人“將政治自由定義為完全的平等,卻將經濟自由定義為擁有平等的機會去實現不平等的成就”,在高質量教育面前并非人人平等這一狀況恰恰動搖了美國人心目中實現經濟自由的根基,因為機會已不再平等。

如果美國人沒有機會讓收入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層次,他們就很難對未來保持樂觀并對其他人的收入流動性保持容忍—因為眼睜睜看著別人往高處走的滋味并不好受。當其他人變得富有時,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會上漲,而那些原地不動的人的實際收入—即通過購買力來衡量的收入—實際上就降低了。若是這些人通過自己的資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情況就更糟了,當我鄰居的車從本田換成瑪莎拉蒂的時候,我的雪佛蘭就顯得十分寒酸了。美國人歷來不喜歡嫉妒別人,因為他們都很自信。但是當自信心即將離我們遠去的時候,嫉妒和仇恨這對手足兄弟離我們還會遠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