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物質增加帶來的幸福“遞減”(1)

幸福在哪里 作者:田秋


經濟學家認為,人從獲得一單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的滿足,會隨著所獲得的物品的增多而減少。幸福感也是這樣。社會發(fā)展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幸福,但隨著幸福的不斷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卻可能隨之遞減。

例如,一個很餓的人來到飯桌上,吃第一個饅頭和吃第二個饅頭的感受會截然不同。第一個饅頭送到嘴里,會感到很香甜,很滿足。吃第二個饅頭時,這種感覺已明顯消減。等吃第三個和第四個饅頭的時候,反而有了肚子發(fā)撐、吃不吃都無所謂的感覺。

再比如,一個人走在沙漠里,如能得到一杯水,會使其感到無比快樂。而當走出了沙漠,來到泉水邊時,喝第一杯很甜,喝第二杯很爽,喝第三杯很飽??扇绻阋俸鹊谒谋?、第五杯時,他不僅不再快樂,而且會當成一種負擔。

這種情況就被稱之為“幸福遞減率”或者叫“邊際效益遞減”。下面的這個故事就是對這一定律的生動詮釋:

一個國王為躲追兵而與眾人走散,孤獨地在山溝里藏了兩天兩夜,又饑又渴。后來遇到一個砍柴的老樵夫,送給他一個用玉米和干白菜做的菜團子。國王三兩口就吃光了,覺得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東西,于是就問老樵夫這叫什么食物,老樵夫說叫“饑餓”。

國王回到宮后,立即下令膳食房按他的描述給他做“饑餓”,可是怎么做也沒有原來的味道。為此,他派人想方設法找來了那個會做“饑餓” 的老樵夫。但當老樵夫給他帶來一籃子“饑餓”時,他仍然找不出當初的那種感受。

其實,國王并不知道,自己掉進了“幸福遞減”的怪圈。幸福隨著追求而來,隨著創(chuàng)造而來,隨著希望而來,隨著需要而來。但幸福又像一個匆匆過客,在哪里也不會久留。有奮斗,才會有成功;有付出,才會有滿足。沒有了新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也就沒有了新的快樂和幸福。

可見,幸福遞減是人們在獲取了幸福之后,其心理對幸福感知的麻木、遲鈍以及對幸福無止境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所致。要想打破這個幸福怪圈,我們只能這樣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