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順軍東進山西直逼北京(3)

甲申之變 作者:王興亞


此時,明朝與大順雙方力量對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順軍在數(shù)量上已經(jīng)超過了明軍,而且士氣旺盛,在戰(zhàn)略上居于主動地位。適應攻打北京的需要,以李自成為首的領導集團決定集中優(yōu)勢兵力,分進合擊,奪取北京。所謂集中優(yōu)勢兵力,就是聚集大順軍的主要力量,出動主要的將領,由李自成親自率師前進,從征的有大順軍武官之首的劉宗敏,以及李過、李友等主要將領,大順中央政府中的要員也都隨之以行。

在兵力部署上,兵分兩路,一路由李自成、劉宗敏統(tǒng)率,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攻取太原、寧武、大同、宣化、居庸關,進抵京師;另一路由劉芳亮率領大順軍,沿黃河北岸進軍,先占領河南北部三府,而后由南而北推進,攻取保定,會師北京。李自成部是主力,擔任主攻,劉芳亮是偏師配合,先掃清北京的外圍,切斷北京與外界的聯(lián)系,對北京實行包圍。    在做法上,以軍事進攻為主,采取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大力動員民眾支持戰(zhàn)爭,號召軍中將士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的作風,不停頓地進攻。大力開展招降工作,爭取明朝官兵的歸附,繼續(xù)實行傳牌制度,每到一地,在發(fā)兵攻打之前,先遣牌至,向守城官民及將士宣布大順軍的政策,仁義之師所到之地,不淫婦女,不殺無辜,不掠資財,所過秋毫無犯。但兵臨城下,不許抗違,第一銃要印官出迎,第二銃要鄉(xiāng)紳投服,第三銃要百姓跪接。如關閉城門,上城拒守,攻破之日,盡情屠戮,寸草不留。同時將攻城略地與地方政權建設相結合。一方面既重視軍事上進攻,快速推進,消滅明軍在各地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注意擴大占領區(qū)域,特別是南線作戰(zhàn)部隊,在由南向北推進時,不是單線直進,而是橫掃豫北、冀南各個州縣。在攻取之后,按照大順政府的地方建置原則,立即組建府州縣地方政府,委官管理,并且留兵防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