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爭戰(zhàn)一千年(8)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作者:(澳)約翰·赫斯特


圖3—4維京人的長船。吃水甚淺,因此可溯河而上,深入內(nèi)陸進襲。

先前的日耳曼蠻族是由陸路進來的,為避免遭到掠奪,最安全的地方似乎是內(nèi)陸的河邊或海岸附近,因此修道院都建在這些地方;如今盜匪由海路來襲,這些修道院輕易就成了他們的囊中物。

修道院在強盜眼中是大肥羊,因為里頭存有大批金銀做的物件,又有大量食物——他們算是自制自銷一手包辦,儲糧必須足夠供應(yīng)一兩百個修士。法國盧瓦爾河(River Loire)的河口有所修道院,蓋在海岸附近的一個小島上;每年夏天,這些僧侶就得沿河往內(nèi)陸搬遷,但維京人總會以長船追趕上來。這個修道院的僧侶帶著個人的金十字架、染有耶穌寶血的大十字架和基督的一節(jié)腿骨,沿著盧瓦爾河遷徙了四五次之多,才終于在當(dāng)今的瑞士安頓下來。

圖3—5維京人,或稱北歐人,在9和10世紀(jì)橫行于整個歐洲。

維京人之所以能不斷進襲卻沒有遭受抵抗,是因為政府力薄勢弱。它們沒有正常的征稅體制,即使有能力整合成軍,侵略者也不是從陸路來襲。西歐的小王國沒有一個設(shè)有海軍,查理大帝麾下從來不曾有過海軍編制,再說他的帝國如今已煙消云散。羅馬帝國曾經(jīng)利用過“?!薄旧砭褪且缘刂泻橹行恼铣傻囊粔K疆土,但如今這塊海域絕大部分已落入穆斯林之手。歐洲各國之間甚少海上貿(mào)易,航海技術(shù)湮消殆盡,整個歐洲因為轉(zhuǎn)向內(nèi)陸發(fā)展,輕易就成了機動性強的外敵的俎上肉。

一段時間后,維京人把妻小都帶了來,在這里建立了永久的家園。地圖上可以看到他們的聚落,廣布在俄國、法國北部、英格蘭和愛爾蘭。都柏林原本是北歐人的城市,英國遭受過兩次侵略,第一次是盎格魯、薩克森和朱特族,之后是從本島東邊進來的維京人。這兩組人馬說的都是日耳曼語言,英語就是從它演變而來。法國北方有個移民區(qū)叫做諾曼底(Normandy),就是因為維京人(又稱諾曼人)在此定居而得名。法蘭西國王讓他們住在這里,條件是要停止掠奪的勾當(dā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