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父親命將不保之際,母親和姑姑終于回來了。她們把張志沂送到醫(yī)院戒毒。家,明亮起來。
黃素瓊,這位美麗的西洋化美人,似乎把另一種光明、溫潤的生活方式帶回來了。她大刀闊斧,家,按照她的想法變成了暖色調(diào)。
她們搬到陜西南路的寶隆花園,是一棟歐式洋房,一共四層。屋頂尖尖的,門前有花園。
張愛玲和弟弟在樓梯間跑上跑下,興奮尖叫。家里不僅有壁爐,有童話書,還多了很多“蘊藉華美”的朋友。有人唱歌,有人彈琴。
黃素瓊與一位胖阿姨肩并肩坐在鋼琴凳上,模仿一出電影里的戀愛表演,張愛玲笑倒在狼皮褥子上滾來滾去。
一切都是美的巔峰。藍色椅套配著玫瑰紅的地毯,真是明艷艷啊!張愛玲由衷地喜歡,連帶也喜歡英國。因為“英格蘭”三個字代表母親的來處,總使她聯(lián)想起那異國藍天下的紅色房子。一切都如同童話一般。盡管母親告訴她,英國天氣并不好,總是下雨、陰暗、潮濕,然而她沒法矯正自己的印象。因為一切都是這么溫暖,看著一切都覺得好。
有段時間,黃素瓊學(xué)唱歌。我母親學(xué)唱,純粹因為肺弱,醫(yī)生告訴她唱歌于肺有益。無論什么調(diào)子,由她唱出來都有點像吟詩(她常常用拖長了的湖南腔背誦唐詩)。而且她的發(fā)音一來就比鋼琴低半個音階,但是她總是抱歉地笑起來,有許多嬌媚的解釋。
張愛玲筆下對于母親常有三分調(diào)侃的口吻,說她是“學(xué)校迷”,“純是夢想與羨慕別人” 。在歐洲進的美術(shù)學(xué)校,張愛玲也給她顛覆了——“太自由散漫不算”。這是張愛玲“一身俗骨”在向黃素瓊的“小資情懷”叫板。這樣一個張愛玲是不會被培養(yǎng)成另一個黃素瓊的。
想著黃素瓊嬌媚地笑著為自己辯解,有點任性地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些都不失為這個美婦人的可愛。張志沂一直對她留有溫情,或許也是愛她的這些可愛姿態(tài)。她的衣服是秋天的落葉的淡赭,肩上垂著淡赭的花球,永遠有飄墮的姿勢。
這段時間,張愛玲過著明媚的生活。一切都是母親的方式。學(xué)英文、彈鋼琴、看電影、聽音樂會,完全是一個西式淑女的風(fēng)范。就連看到書里面夾的一朵花,聽母親講起它的歷史,也會落下淚來。母親向弟弟表揚她:“你看,姐姐可不是為了吃不到糖而哭的?!睆垚哿岵缓靡馑嫉氐拖骂^,心里面卻飄飄然。還有什么比母親的肯定更讓孩子覺得溫暖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