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騎車上帕米爾(14)

單車萬里走絲路 作者:徐林正


7月6—10日

喀什

作家周濤寫道:“有人曾滿懷敬畏地這樣說到喀什:你可以一眼望穿許多城市的五臟六腑,但你無法看透喀什噶爾那雙迷蒙的眼睛?!?/p>

6月22日剛到喀什時,我無法掩飾其中的失望。同樣寬闊的馬路,同樣的鋼筋水泥的建筑,同樣站著門衛(wèi)的各種政府機關大院。但是,來到艾提尕爾清真寺,來到喀什葛爾老城,這種感覺完全變了。

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象艾提尕爾清真寺的模樣:琉璃雕瓦、金碧輝煌、古舊而滄桑。但到了眼前卻發(fā)現是如此的樸實無華、莊嚴潔凈。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直到18世紀才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清真寺門票20元,很多游客進入之后感覺不太值得。因為除了講經堂、宣禮塔和同時可供4000人做禮拜的大殿外,沒有太多的建筑。

任何穆斯林都可以進入大殿去做禮拜,無論節(jié)日非節(jié)日,任何人都可以在大殿最前面的位置,只講究先來后到,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穆斯林乞丐可以隨意在清真寺里面歇息、乞討,也沒有因“衣冠不整”而被拒之門外。

清真寺的禮拜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那些在街上做生意的人,到了禮拜時間,連生意也不做了嗎?如果有人拿走他們的東西怎么辦呢?

突然喇叭里傳來了清真寺阿訇就發(fā)出了召喚:“@#%¥¥%……&&*+%¥!……”聲音粗獷、緩慢、頓挫,雖然我聽不懂,卻有一種神秘的無法阻擋的穿透力和召喚力。在這種召喚下,人們三三兩兩快步往清真寺走去。整條街,卻也留下一兩個人看攤。

清真寺仿佛是瓜根,老城就像藤葉一樣四處蔓延著。

走進喀什葛爾老城,一切都變了,不再喧囂、忙碌、悶熱,而是寧靜、安全、涼爽。每一條小巷就有一個清真寺,如南方小街巷拐角的小賣部一樣司空見慣。去清真寺做禮拜,是穆斯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家家戶戶的門都開著,但門簾卻擋住了你的視線。

維吾爾族小孩子不怕生,盡情地和你打鬧,喊hello,大人們或許會從古老的門探出個頭來。

盡管很多屬于低保戶,但他們依然是生活得快樂而寧靜。

在一個打馕店,我看到了馕的全部的制作過程。這是四人分工合作的過程,從和面、做馕、到印上漂亮的花紋到香噴噴地出爐,一條龍。

他們自得其樂,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

那些漢族開發(fā)商在干什么?在一個主要巷口,弄了個售票處。他們總愛圈地做景區(qū),大煞風景。對奧依塔克如此,對卡拉庫里湖如此,對喀什葛爾老城也如此??κ哺馉柪铣且?0元門票,但其實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入的,不要錢。

從高臺民居拐過去,就是大巴扎——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

有人遞來一片西瓜,我就吃;有人遞來一片哈密瓜,我就吃,反正,一兩元錢。

西瓜哈密瓜被切成了“圓月彎刀”的形狀。

我想買個駝鈴。

但是,就是沒有人能夠聽得懂。我就說:“駱駝,叮當叮當。”

也有人聽懂了,但是就是沒有人告訴我哪里能買到。

居然找到了一個,但不見得是正宗的駝鈴,30元一個小鈴鐺。攤主說:“這是文物?!?/p>

占地250畝的喀什大巴扎居然買不到一個正宗的駝鈴?

不是說大巴扎什么都能買到嗎?

我在大巴扎買了葡萄干和巴旦木杏仁各三公斤,和一公斤核桃。共花去255元。后來去那家冷飲店一位當地人“鑒定”,說杏仁很好,但葡萄不好,20多元一公斤就可以了,卻要我30元一公斤。

路過一家工藝品店,一個“小駝鈴”居然要四五十元。

后來路邊小攤花了15元買到了10個馬鑾鈴。

郵局居然不讓寄任何金屬的東西,不要說英吉沙小刀,連駝鈴都不讓寄。農牧民的莊稼種子都不讓寄。郵局工作人員居然把核桃一個個掰開檢查。

一切為了奧運。

在郵局也不是全部毫無收獲,他們告訴了我“駱駝”和“駝鈴”的維吾爾語發(fā)音,分別是“托克”和“托克拉克”,我讓他們用維吾爾語寫在本子上。

最后買到“托克拉克”是在7月10日,我即將離開喀什的那個晚上。在那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的維吾爾醫(yī)藥的攤位,攤主白須飄飄。我問了駝鈴,他說,你下午四點來吧,結果四點去了,他告訴我是烏魯木齊時間四點,應該是北京時間六點。到了六點,卻讓我八點到,八點到,又讓我10點到,我有點生氣,說:“明天我就要走了,還要拖下去?”老大爺就離開了攤位。正當我杳無音訊,沒有耐心再等下去時,一陣悠揚的駝鈴傳了過來。一個扁扁的大駝鈴,他是一戶趕駱駝人家淘來的。30元成交。

當我叮叮當當地走過艾提尕爾清真寺時,引來很多人探尋的目光。一維吾爾大哥問我多少錢買的,我說30元,對方卻說,10元我也不要。但我卻開心得不得了。這個真正的駝鈴,暗藏著多少故事啊。

自此,我的捷安特ATX660就變成了一頭駱駝,我將在悠揚的駝鈴聲中,走過萬里絲路。

來到吾斯塘博依路,有一家無名的冷飲店??偸蔷奂撕芏喈數厝顺岳滹嫛V黝}是一個巨大的冰塊,冰塊四周整齊碼放著一瓶瓶深棕色蜂蜜。

這冰塊要么來自高原雪山,要么來自冬天的沙漠湖泊中窖藏的。

每逢顧客要冷飲,維吾爾族攤主就會拿一只碗,放水飛快洗一下,然后再灌半碗水,接著拿小叉子叉一些碎冰,然后加上酸奶、蜂蜜。這樣,一碗維吾爾族特色冷飲就做成了。

我吃得津津有味。邊上一吃冰激凌的維吾爾族男子極力推薦我去嘗嘗這里的冰激凌。

其實,我已經注意到在后面制造的冰激凌:攤主老拿一個大鏟,鏟上沾著很多冰激凌出來,如同舉著一個白火炬。

不愛吃冰淇淋的我就要了一份,只要2元。什么味道,是純粹的味道,是樸素的味道,是慕士塔格雪山的味道,是喀喇昆侖山雪峰的味道。

讓所謂的哈根達斯見鬼去吧。

忍不住去后間探個究竟。但見馬達在那里轉著轉著,轉了一會兒,容器里的雞蛋和牛奶就變成了冰激凌。

這里的冰淇淋是沒有別的原料,只是牛奶、雞蛋和白糖。

從7月6日到10日,我大部分時間在喀什老城閑逛,永遠有一種逛不夠的感覺。但是,下面的路程還很長,明天就該走塔克拉瑪干南緣了。

追尋馬可·波羅的腳印之帕米爾高原

……登之極高,致使人視其為世界最高之地。既至其巔,見一高原,中有一河。風景甚美。世界最良之牧場也。瘦馬牧于是,十日可肥。其中饒有種種水禽,同野生綿羊。羊軀甚大,角長有六掌。牧人削此角為食盤,且有用作羊群夜宿之藩籬者。此高原名稱帕米爾(Pamir),騎行其上,亙十二日,不見草木人煙,僅見荒原,所以行人必須攜帶其所需之物。

其地甚高,而且甚寒,行人不見飛鳥。寒冷既劇,燃火無光。所感之熱不及他處,烤煮物亦不易熟。

今請言東方及東北方乃更遠之地。繼續(xù)山行亙四十日,見有溪澗甚多,亦有不少沙漠,沿途不見人煙草木,所以行人必須攜帶其所需之物。

此地名曰博洛爾(belor)。居民居住高山之上,信奉偶像,風俗蠻野,僅以獵獸為生,衣獸皮,誠惡種也。

——《馬可·波羅行紀》之四九《巴達哈傷大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