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再怎么靠譜,收藏品投資也是一種投資,即使投資到真品,也不意味著其價值只升不跌,更不能保證每一次投資都能一本萬利,說不定是高價買低價出、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因為收藏品投資,除了要冒贗品的風險,還要接受交易風險的考驗,即賣出時機的選擇。與其他投資品不同,收藏品的流通性并不強,雖然近年來熱度不斷上漲,但仍沒有摘掉小眾的標簽。如果你采取短線操作的話,還有可能會虧損。
2002年,畫家羅中立的畫作《陽光女孩》拍出55萬元,4年后的2006年,這幅畫出現在拍賣場上,以187萬元的成交價易手他人。兩年后的2008年,這位藏家遭遇突發(fā)事故,急需用錢,將《陽光女孩》再次放到拍賣場,僅拍出196萬元的價格??鄢齺砘厥掷m(xù)費,這位藏家非但沒有賺到錢,還略有虧損。
收藏品不是股票,每天都有進有出,還可以及時變現,進行投資時不能操之過急,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放中長線才有可能釣到“大魚”。將《陽光女孩》持有5年的收藏者,獲得的收益是132萬元,持有兩年者卻毫無收益,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不過,放出的線也不可太長,適宜的長度為5~10年。投資周期越長,風險也就越大?!叭旰訓|,三十年河西”,不同時代,人們的喜好也有所不同,可能“三十年前”還是備受追捧的香餑餑,“三十年后”就變成無人問津的尋常物品。
曾經有一段時間,收藏品市場掀起過一股“佛像熱”。不少收藏者深受感染,幾乎是見“佛爺”就買,看“菩薩”就購,無論材質是木雕、竹雕,還是泥胎或銅質。結果那陣熱潮過后,“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們紛紛對“佛”關門以拒,想將手中的“佛像”出手已經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
在合適的時機進入,在利潤臨界點到來時順利且高效地出貨,是操作投資項目并最終獲得高收益的關鍵。所謂利潤臨界點,就是利潤由不斷飆高開始變成下降的轉折點。對于普通收藏投資者來說,判斷何時是利潤臨界點是一件浪費精力卻不一定討好的事情。在利潤面前,人們往往得隴望蜀,盲目追高。但更多的事實常常又告誡人們,追高是一件危機重重的事情。
收藏品價格的不斷飆高,不一定是正常現象,還有可能是為炒作抬高價格而制造的價格泡沫。當你持有一件收藏品數年后,眼看著價格翻著跟頭地向上跳,就選擇繼續(xù)持有,且懷抱著“寶貝”沾沾自喜,計算著一系列飆升的數字,想等到更高價格時再出手,或許等來的會是暴跌。
現在的收藏品投資市場,總是隱約透露出一股炒作的味道。投資與投機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相差甚遠。
2010年,在CPI不斷走高的大背景下,股票、樓市等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各路資金涌入收藏品市場。由于市場缺乏權威定價機制,且具有好操控、易炒作的特性,收藏品成為游資們可以深耕的“黑土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炒作的危害并不亞于贗品滿天飛。為吸引投資者,一些機構會人為地制造藝術家的“行情”:以低價收集大量籌碼后,在著名拍賣公司的“幫助”下,拍出讓人目瞪口呆的高價。
看此高價,一些不理智的投資者可能就會“上鉤”,出手購買。可是,經過炒作上漲的價格會嚴重偏離價值規(guī)律,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王國由于根基不穩(wěn),肯定會迅速倒塌。就像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在花的傳送過程中,價格會水漲船高,不過到了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一刻,聲落花落,最后的接花者就是最倒霉的人。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社會經濟泡沫四溢,一些企業(yè)大肆收購世界名畫。1990年5月,大昭和造紙公司董事長齋藤了英,在紐約拍賣會上出盡了風頭,分別以7 810萬美元和8 250萬美元的驚人價格,買下了兩幅不朽的名作-法國畫家雷諾阿的《紅磨坊街的舞會》和荷蘭畫家凡·高的《加歇醫(yī)生的畫像》。
一副一尺左右的畫作拍出令人咋舌的天價,對此齋藤卻不以為然。幾年之后,齋藤投資虧損,不得不將這兩幅畫作出售,但是價格之低卻讓他措手不及:《紅磨坊街的舞會》3 500萬美元,《加歇醫(yī)生的畫像》7 000萬美元。雖然如此大的落差讓齋藤頗感無奈,不過由于急缺資金,他也只有“認栽”接受?,F在看來,當時的齋藤肯定是炒作者釣到的一條“大魚”,接手了他們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
1997年,中國郵票市場也出現了一波迄今為止最大的牛市,一張幾分錢的猴票,價格曾被炒到5 000元。當時2 000多萬人的炒作大軍涌入郵票市場,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郵票價格泡沫破碎的速度如此之快,價格被打壓得只有高峰時的1/10,直到現在也沒有真正緩過來。
后事不忘前事之師,面對現在收藏品投資市場的火熱,一個理性的投資者為避免高位套牢,在出手之前應該先冷靜思考。
首先,不要選擇價格一夜暴漲的收藏品。
要知道,任何一種成長過速的事物都不可能支撐得太久,這是一個經濟規(guī)律,成長的速度決定了跌落的速度。
羅馬不是一天建造而成的,古代收藏品的價格體系歷經數百年形成,它不是一天漲起來的,其抗跌性自然也強。反觀一些當代的油畫、繪畫,如果價格在短時間內抬至過高,其滑坡的風險也越大。
其次,盡量選擇不能再生的品種。
在選擇收藏品時,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有兩種,一種是瓷器、玉器,另一種是現當代藝術,諸如畫作,明智者要選擇前一種。因為其再生的可能性為零,即世界上獨此一件,越多人欣賞,其價格就越高。即使價格被炒高之后也很難再降下來,因為它沒有可替代者,你選擇放棄,還有其他人等著接手。
再次,不要盲目追高。
在投資市場,絕大部分盲目追高的行動都不是以喜劇收場,即使在沒有漲停板的收藏品市場。
在一些投資者心中,價格與收益成正比,價格高的收藏品,收益往往也會高。在選擇收藏品時,很多人的眼睛只盯著價格高的品種,對價格稍低的品種則不屑一顧。
不少投機商正是抓準了他們愛追高的心理,把一些原本并無太大價值的東西炒作成“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如果你信以為真,那么祝賀你,被騙了!
最后,養(yǎng)成良好的收藏心態(tài)。
收藏,收藏,從“藏”字就可看出,這是一件需要長期積累的事情,心浮氣躁的人往往藏不住東西,而且還容易盲信、盲從,從而跌入他人挖的陷阱中。
收藏品投資雖然也是投資的一種,但與其他投資不同,它還講求藝術性,不僅僅只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這就要求投資者剔除心中的急功近利,以耐得住寂寞的平和心態(tài),等待收藏品價格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