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天生就該淘氣(11)

別煩,我也有個淘氣兒子 作者:呂巧菱


哪兒有不平哪兒有我

平坦整潔的大道他不走,偏偏對坑坑洼洼的不平之處情有獨鐘。這著實令媽媽大傷腦筋,孩子這是怎么了,為什么對這些不好走的地方如此著迷呢?是孩子太淘氣,還是專門與大人作對?

我曾經在路上見過這樣一個場景,那是一個雪化后的傍晚,水泥地上有一個個小水洼,一位媽媽提著東西慢慢地走在前面,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跟在媽媽身后。突然小家伙對路邊的馬路牙子發(fā)生了興趣,歪歪斜斜地在上面走來走去,一臉的欣喜。媽媽站在前面喊他快走,小男孩像沒聽見一樣,依然不緊不慢地練著他的“平衡技術”。最后,媽媽實在不耐煩了,過去一把將他拉下來,嚴厲地呵斥他為什么不跟著媽媽快走,孩子被訓得懵懵懂懂,一臉的茫然,只好跟著媽媽走。

接著孩子又對路上的水洼發(fā)生了興趣,小腳在水洼里“吧唧吧唧”地踩著,感受著來自腿的那種感覺。媽媽看到孩子在踩水,又在前面大叫起來,呵斥孩子把鞋都弄臟了,過來一把將孩子拉出水洼,硬拖著向前走去。孩子一邊哭鬧著不愿往前走,一邊無限留戀地回望著身后那些美麗的小水洼。

當時我也覺得那個小男孩太不聽大人話,為什么好好的路不走,偏要走坑洼呢?等我有了淘淘,等淘淘也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大時,我才認識到,他們不是天生愿意和大人作對,而是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必然現(xiàn)象,是兒童敏感期的需求在“作祟”。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特棱利認為:“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幾里路不會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時不像成人那樣在心里有一個目標。幼兒學習走路是為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沒有節(jié)奏,也沒有目標,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著他,鼓舞著他繼續(xù)向前。如果成人這時想幫助孩子,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步伐與目標?!?/p>

孩子之所以不肯好好走路,是因為他們急切地需要擴大自己的探索范圍,自行活動將自己帶到任何一個他想去的地方,最明顯的特征是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臟往哪里走。這時的孩子對走路無限癡迷,為了感受腿和腳與地面碰觸的感覺而不斷地行走,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欣喜萬分。這往往會造成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沖突,因為成人為了效率一般會挑選近的、比較平坦的道路,這使他們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所以就會出現(xiàn)大人強行將孩子從不好的道路上拉回來,而孩子卻哭鬧著要求回到原來的路上去走的街頭“拉鋸戰(zhàn)”。

淘淘在這個年齡段時,一聽說要帶他到外面去玩,便會立即放下手中的玩具,迫切地等你帶他出門。我們小區(qū)有一段用河卵石鋪成的羊腸小道,供人們在走路時按摩腳底。淘淘出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那里,開始他的“按摩”之路。出了小區(qū),就在馬路牙子上練“平衡”,剛開始他僅能走幾步,后來越走越熟練,走好長一段時間也掉不下來。如果路上碰到一塊磚頭,就磨磨唧唧地在那兒玩半天,一只腳踩上去,再放下來,然后換上另一只腳。為了能長期“霸占”這塊寶貝似的磚頭,還邊踢邊踩,似乎永遠也玩不厭煩。看見水洼簡直就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利利索索地跳進去,還故意濺起水花。喜歡聽踩水時發(fā)出的響聲,結果越用力踩,聲音越大,濺起的水花越高。經常是把褲子都弄濕了,他還開心地大笑。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小區(qū)門口的大馬路需要整修,推土機把原來的路推了一層又一層,路邊堆起了一堆堆的黃土,連起來像一座座小山似的。這可把淘淘樂壞了,天天在上面玩兒,美其名曰“爬山”。大人看了心煩的那些黃土堆,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不只是淘淘愛賴在那里,還有幾個比他大些的孩子也喜歡這些所謂的“山”。每到上學、放學時,一些背著書包的孩子都要從這堆土上爬到那一堆土上,快樂地向前行進著,不僅不怕累,而且很開心。特別是在放學時,這里的孩子就更多了,簡直就像是孩子們在聚會。

在成人眼里,崎嶇是一種坎坷;而在孩子看來,平坦卻是一種無趣。他們喜歡崎嶇和不平,這其實是與熱情、好奇、勇氣、神秘和探索緊密相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不正是這些熱情探索、跌倒又爬起來的經歷嗎?難怪孩子們樂此不疲,甚至摔上幾跤,也不覺得疼痛。因為,他們更多的是在體驗成長的快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