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是個溫和的人,但當他悟出魔法部提升珀西為部長助理,實際上是為了監(jiān)視自己和鄧布利多時,便和野心勃勃一心想著升官的兒子大吵了一架。在他看來一心只想保住地位的福吉黨和過于強調純血統(tǒng)的食死徒盧修斯·馬爾福對鄧布利多以及哈利有太多的不懷好意和陰謀。盡管他身在魔法部,盡管他耳邊每天都回響著《預言家日報》對鄧布利多和哈利的誹謗污蔑,盡管他深知只要他還表現(xiàn)出對鄧布利多忠誠,他便擢升無望,但他仍然能不求回報、義無反顧地維護著自己的信仰和所愛的人。這便直接影響到了整個韋斯萊家族,哪怕是野心勃勃的珀西,最后也決心脫離魔法部走到與之抗衡的戰(zhàn)線上,在最后的霍格沃茨保衛(wèi)戰(zhàn)里,亞瑟率領了全家九人集體參戰(zhàn),弗雷德在此役中英勇犧牲,為此哈利對于亞瑟,從來都是心存愧疚和感激。
根據(jù)羅琳的官方網站,亞瑟的生日是2月6日。出身于格蘭芬多。Arthur的原型是亞瑟王傳說的主人公亞瑟王。
亞瑟王生活在公元5世紀的凱爾特地區(qū),他在自己周圍集結了一批驍勇善戰(zhàn)的騎士。他們成功地遏制住不可一世的撒克遜人的囂張氣焰,征服丹麥和挪威。當自己的尊嚴受到羅馬皇帝的觸犯時,亞瑟王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和羅馬人交鋒。正當他率軍直取羅馬的時候,國內發(fā)生了變故。
原來他在東征期間,把國事交給侄子莫德里德(Mordred)執(zhí)掌。然而莫德里德心術不正,覬覦王位已久,并對亞瑟王的妻子美麗的桂內維爾王后垂涎欲滴。趁亞瑟王外出的良機莫德里德篡位自立,并逼王后忍辱就范。亞瑟王聞訊班師回國,同叛軍相遇,殺死莫德里德,自己也身受重傷,不久死去。王國開始分裂,至7世紀便滅亡了。凱爾特人是一個不幸的民族,他們最早在英倫三島定居,并逐步發(fā)展了自己的文化。然而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脅迫下,只好退卻到邊遠山區(qū)。凱爾特人把亞瑟王視為自己的民族英雄,把自己渴求獨立、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同亞瑟王的英雄形象聯(lián)結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的事跡,經過人們的整理、補充和不斷的敷彩設色,便逐步具備了宛如荷馬史詩人物般的神話傳奇性質。第一個將亞瑟王的故事收集起來,并使之初具體系的人是一位叫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 1100-1154)的威爾士牧師,他寫的《不列顛王史記》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認真描述亞瑟王及其騎士的著作。在萊亞曼(Layamon)寫的長達三萬二千行的英文史詩《不列顛人》(The Brut)人,亞瑟王的形象得到進一步的完美,而且從一個單純的威爾士人的英雄上升到英國的民族英雄。到12世紀以后,關于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新的故事又不斷出現(xiàn)。其中最著名的有圣杯(The Holy Grail)的故事,蘭斯特洛爵士(Sir Lancelot)和桂內維爾王后(Queen Guinevere)私通的故事以及特里斯特拉姆(Tristram)騎士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