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蕉生活”讓我得了糖尿病

像接待朋友一樣接待糖尿病 作者:王雪


記得在一本書里看到過這樣一個結論:癢是最輕的疼,疼是最重的癢。意思是說,如果把人體的末梢神經(jīng)受到的刺激按照輕重分級,最輕的級別是用一根頭發(fā)絲劃過皮膚,最重的級別是用刀尖割皮膚,那么,靠近頭發(fā)絲這個級別的刺激都可以算作是癢,靠近刀尖這個級別的刺激都可以算作是疼。

這樣看來,癢比疼可舒服多了??墒强蒲腥藛T的研究還沒有結束。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止痛藥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但是,卻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真正起到止癢的作用(當然麻醉藥和冷凍方法除外)。也就是說,疼是能緩解的,癢卻是不治之“癥”。

看來,人們一直以來常說的“痛苦”這個詞,以后可以改名叫“癢苦”了。

可以想見,面前這位老人曾經(jīng)受了多大的折磨。

記者的職業(yè)好奇心讓我忍不住猜想,她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她的病,與她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有關嗎?

她又是怎樣從“癢苦”中解脫出來,活得如此富有活力和激情的呢?

她告訴我,三十五年的翻譯生涯中,她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國外度過的,作為高級翻譯,她不但要完成外賓來訪的翻譯任務,還要經(jīng)常陪同領導到世界各地出訪。于是,吃西餐成了家常便飯。慢慢地,刀叉、高腳杯取代了筷子、大茶碗,牛排、奶油取代了餃子、烙餅。甚至有段時間,她吃西餐實在是太習慣了,以至于回到國內吃起中餐,反而不習慣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說吃西餐只占她職業(yè)生涯的一半時間,那么,熬夜幾乎占了全部時間。她經(jīng)常要連夜把白天會談的中文譯稿趕出來,還要翻譯一些外文資料。十二點睡覺都算是早的,經(jīng)常是東方破曉了,才和衣而臥。這樣的日子,就算是鋼鐵,也會生銹,何況是血肉之軀的人呢!我想起來有這么一種“香蕉生活”的說法,是指中國人用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過日子,除了外表還是黃皮膚,其余的都已經(jīng)完全“白人化”、西方化了。那么,“香蕉生活”是否是她患上糖尿病的禍首呢?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明白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如今傳統(tǒng)的中國人還講究“籍貫”一說,你是哪里人,我是哪里人,不管走到哪里,籍貫都是不變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員流動的增加,很多人已經(jīng)無視籍貫,四海為家了。有人要問,我們的老祖宗為什么這么重視籍貫呢?其實,人呱呱落地,牙牙學語,慢慢長大,受當?shù)氐臍夂颉h(huán)境、飲食、光照、水土、磁場等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很大。人的氣血流動、變化,與地域有很大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就像一棵樹,生長的地方永遠是最適合它的地方,“樹挪死,人挪活”就是這個道理。據(jù)考證,在封建社會,如果不去考取功名、讀書做官,也不出門經(jīng)商、仗劍遠游的話,一個人一生的活動范圍,平均直徑只有5公里,也就是10里地?,F(xiàn)在交通工具如此之發(fā)達,地球都成了“地球村”,乘飛機最多用14個小時,便可以到達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人忽?而南北,忽而東西,不同的“場”和“氣”不停地變換,人無法快速適應新地方的環(huán)境,病就來了。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就是這個道理,水是飲食,土則是氣候、磁場等飲食之外的因素。

有人喜歡遠途旅游,上南非,去北美,其實,中醫(yī)一般不主張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原始森林、極地、雪峰等,一來這些地方對人的體力挑戰(zhàn)極大,二來這些地方的“場”和“氣”對健康不利。

中醫(yī)也不主張在短時間內進行長途旅行。中醫(yī)特別講究“形”與“神”的關系,很多跨時區(qū)飛行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剛剛空降到一個地方,時差倒不過來,白天瞌睡連連,夜晚精神振奮。中醫(yī)講這就是“形”與“神”脫離了,“形”坐著飛機來了,“神”還在原來的地方,守著原來的生物節(jié)律。倒時差的過程,就是“神”策馬揚鞭緊趕慢趕地追“形”的過程。倘若經(jīng)常如此,“形”“神”總處在分離狀態(tài),人體就會陰陽不和,氣血逆亂,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很多疾病都會出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不光講究養(yǎng)形,養(yǎng)護我們的軀體,更包括養(yǎng)神,養(yǎng)護我們的精神、元神、心靈。古老的中醫(yī)學,在這一點上,和如今西方國家非常流行的“身·心·靈”理論有著驚人的巧合,只是我們早了兩千多年。

我們中國人就如同生長在“淮南”的橘子樹,天生適合中國本土的饅頭、餃子、大碗茶,天生適合一年四季分明,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倘若一下子連根拔起,種到“淮北”去,吃黃油、奶酪、威士忌,怎么能不成了“枳”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