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隋麗娟教授在《百家講壇》欄節(jié)目中講慈禧,她曾講到,慈禧太后由于長期痛經,怕生不出孩子,于是讓皇帝找太醫(yī)給她調經。在節(jié)目里,隋教授具體細致地出示了一張古方,名字就叫“懿嬪調經丸”,“懿嬪”就是當時的慈禧。這個方子包括:香附30克、蒼術30克、赤苓30克、川芎9克、烏藥30克、黃柏9克、澤蘭30克、丹皮24克、當歸24克,共為細末,水泛為丸,綠豆大,每服2錢,白開水空心送服。
大家看這個方子有什么感覺?復雜,非常非常地復雜,而且全都是中藥,因此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個方子是用不上的,也不敢用。普通人用什么呢?用烏雞白鳳丸。電視劇《大宅門》里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情節(jié),宮里指定用白家的烏雞白鳳丸來為貴妃們調經養(yǎng)顏。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女性朋友在月經不調、肚子難受時都會想到吃兩丸烏雞白鳳丸。
實際上,除了烏雞白鳳丸,很多常見的食物都有調經的功效。
月經不調的病因有很多種,但最為常見的,是氣滯血瘀。氣滯就是說人體某一部分或某一臟腑的經絡,出現(xiàn)了的氣機阻滯,運行不暢的情況。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出現(xiàn)了以脹悶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癥狀的時候,一般可判斷為氣滯。而血瘀,指的瘀血內阻,導致血行不暢,所以有很多月經不調的人,排出來的月經是黑色的,這種情況,多屬于氣滯血瘀型的月經不調,需要通過一些活血化瘀的辦法來改變這種情況。
《船窗夜話》里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姓徐的婦女產后病危,家人請來名醫(yī)陸日嚴診治,待他趕到病家,患者氣已將絕,唯有胸膛微熱,陸日嚴診后考慮再三說:“此乃血悶之病,速購數(shù)十斤紅花方可奏效?!敝魅巳鐢?shù)購來,陸日嚴用大鍋煮紅花,沸騰后倒入三只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讓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藥氣熏。藥湯冷后再加溫倒入桶中,如此反復,過了一會兒,病人僵硬的手指開始抽動。半天左右,病人漸漸蘇醒,脫離了險境。家人不勝感激。有人問陸日嚴,此藥為何如此神效?陸日嚴回答說:“蓋以紅花活血之故也。”這是因為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當然,活血化瘀的藥是不能亂用的,尤其是像紅花之類的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之下使用。但作為日常保健,我推薦大家不妨使用玫瑰花來取代其他的活血化瘀藥。
為什么要選用玫瑰花呢?這是因為玫瑰花雖然可以歸類于活血理氣的藥,但是它是作用最為輕微的一種活血藥,所以您無論翻到哪一本中醫(yī)書,在介紹玫瑰花的時候,都會有微苦,溫性之類的介紹。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婦科疾病,或是一些出血癥狀的疾病,會有許多特殊狀況,如果亂用其他活血藥,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只能用溫良的玫瑰花來用了。因此玫瑰花的作用,相當于“小兵立大功”。所以在婦女月經期的子宮收縮不舒服時,不必大動干戈地用藥,可以泡一杯玫瑰水,或者沖一杯玫瑰露,就可達到疏肝理氣的效果而改善月經不調的狀況。
除了飲用玫瑰水或玫瑰露之外,你還可以用玫瑰花6克,益母草30克,水煎,分3次服用,也可調治月經不調、痛經、月經過多。
玫瑰在調經上的功效我們已經講過了,下面我們來看看為什么要加上“益母草”這味中藥。其實像“益母草”這樣直白的名字,無須深究,一看就知道是一味婦科良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其功宜于婦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稱”。益母草有活血化瘀、調經消水的功效,因此素有“血家圣藥”的美稱。據(jù)《新唐書》記載,武則天“雖春秋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悟其衰”,就是說武則天善于美容之術,雖然上了年紀仍然顯得很年輕,身邊的人根本看不出她衰老的跡象。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用了益母草的緣故。
大家再來看這兩位藥的配伍,玫瑰花是性溫的,而益母草則是微寒的,兩位藥一綜合,就使得它的藥效更加平和了;而這兩位藥都是活血化瘀的,疊加起來,又可使藥效達到最大化。所以這樣的配伍是1+1大于2的配伍,非常適合于氣滯血瘀型的月經不調者服用。
當然,您也可以在用玫瑰花泡水喝的時候,加一些西紅花(藏紅花)也能夠起到治療痛經的作用,藏紅花的最大特點也是它和草紅花的不同點是,藏紅花養(yǎng)血、補血、活血而不傷血,但量不用放得多,一兩克就可以了。
另外,用玫瑰花泡水時再泡上點月季花,可有效緩解經前期緊張綜合征,什么是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呢?從西醫(yī)上來講,就是這個時候子宮內膜增厚了,要脫落了,要排血了。在從中醫(yī)來講,就是人的氣血要開始流動了,但還處于蓄勢待發(fā)的狀況,所以此時容易出現(xiàn)脾氣暴躁、焦慮,看誰都不順眼的癥狀,這個時候在玫瑰水里面加上點月季花,可助氣血一臂之力。月經不太準的時候,也可配上點月季花。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它非常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