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遺址的發(fā)現(xiàn)
1870年至1890年間,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希薩爾里克發(fā)現(xiàn)了古城墻、街道及墓葬等大批珍貴遺跡,在西方引起極大轟動。他堅信這里就是荷馬史詩中特洛伊的遺址。
這座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6世紀左右,位于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灣海峽東面的希洛克地區(qū)。由于其地處歐洲和亞洲商業(yè)交通要道,因而日趨繁榮,在公元前13世紀到公元前15世紀盛極一時。
考古學家將特洛伊城遺址的文化堆積分作九層。從最下面的第一層向上到第五層屬青銅時代早期,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到前1900或前1800年,有城堡、王宮等建筑,這時的特洛伊已是小亞細亞地區(qū)西北部的文化中心。最上面的第八層和第九層屬于希臘人居住時期、希臘化時期和羅馬統(tǒng)治時期。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城建立,特洛伊城逐漸湮沒。
1873年6月,謝里曼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金器,并將遺址中清理出的金器一一轉(zhuǎn)移,其中包括金王冠兩頂以及許多金片、神像、珠寶首飾等,總共將近9000件。當初土耳其政府給謝里曼發(fā)放挖掘許可證的前提是發(fā)掘出的文物必須有半數(shù)上交,而謝里曼卻違背規(guī)定,將特洛伊的寶物悉數(shù)偷偷運出土耳其。謝里曼本想將這些珍寶在《荷馬史詩》的故鄉(xiāng)希臘展出,但希臘政府在土耳其政府的壓力下,拒絕接受這批寶藏。最后,這批寶藏被運到了德國柏林。半個世紀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原來收藏在柏林博物館的特洛伊珍寶神秘消失。直至1996年,在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上,特洛伊珍寶才重見天日。
特洛伊遺址是充滿神話的古代遺址,謝里的發(fā)現(xiàn)向世界展示了一段失落的人類文明。
解密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競技場又稱“古羅馬斗獸場”,是古羅馬帝國王公貴族觀看人與人、人與獸或獸與獸競技廝殺的場所。
這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帝國在征服耶路撒冷后,為紀念偉大勝利和強大武力,強迫8萬猶太俘虜修建的。整個工程共用了10萬立方米的石材和300噸用于勾聯(lián)條石的鐵條。公元3世紀和公元5世紀,由于雷擊和地震的破壞,競技場曾經(jīng)兩次修繕。
如今,人們將古羅馬競技場視為文明奇跡,可是2000年前,這里卻是滿足貴族們嗜血欲望的娛樂場。
競技場內(nèi),獸與獸斗,獸與人戰(zhàn),人與人爭。當角斗士與角斗士之間相斗時,雙方必須作生死決斗,敗者的性命操縱在看臺上尋歡作樂的貴族們手中,他們將大拇指向下,敗者遭殺;若大拇指朝上,敗者可免于一死。古羅馬的角斗場上還曾出現(xiàn)過女性的身影。角斗場上的廝殺是殘忍的,更殘忍的是觀眾視之為樂的鐵石心腸。有人說,只要你抓一把臺上的泥土,輕輕一捏,就可以看見印在手上的血跡。
工程如此浩大的古羅馬競技場是如何修建的呢?2004年10月,德國建筑學家海因茨?于爾根?貝斯特向現(xiàn)代人揭開了古羅馬競技場建筑的秘密。根據(jù)他的研究,為了搭建古羅馬競技場,當時的人們還發(fā)明了大型“起重機”,以將沉重的磚瓦、石料等建筑材料運到高處。貝斯特推測,為了建造競技場,羅馬人至少制造了30臺以上的“起重機”。
考察隊走進樓蘭古國
樓蘭是漢代西域一個強悍的部族,他們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東部、羅布泊的西北緣。樓蘭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樓蘭古城。據(jù)記載,那時的樓蘭國政通人和,經(jīng)濟繁榮,物產(chǎn)豐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繁華之邦。可是,在以后的幾百年里,樓蘭國突然從地圖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外患的代名詞和文人墨客思古懷幽的對象。
公元1900年3月,瑞典人斯文豪廷和他的維吾爾族向?qū)W爾迪克闖入到羅布泊。他們在瓦礫中找到了一片碎陶。并確定這就是古代樓蘭人的遺物。
1934年4月,斯文豪廷帶著隊伍又來到了羅布泊。他們在羅布泊東北面的一個沙丘下找到了一個墓穴。墓穴的棺材內(nèi)躺著一具蒙著毯子的女性木乃伊。據(jù)分析,木乃伊生前是身份尊貴的公主,生活在距今2000年的樓蘭古國。
從1979年到198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進行了三次深入詳盡的調(diào)查,進一步弄清了樓蘭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