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產后護理(18)

新媽媽飲食養(yǎng)護一本就夠 作者:金海豚嬰幼兒早教課題組


7.臥床宜采取半臥位

剖宮產術后的新媽媽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自然分娩者一樣術后4小時絕對臥床休息。而剖宮產術后的新媽媽,無論采用的是局麻或全麻,術后24小時內要絕對臥床休息。

新媽媽平臥時應注意將兩腿伸直,以利于宮內殘留積血流出。放置傷口的沙袋一定要持續(xù)壓迫6小時,以減少和防止刀口及深層組織滲血。

剖宮產者產后24小時后方可起床活動,因此,容易發(fā)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如果采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

8.剖宮產術后多久可以下地活動

剖宮產分娩的新媽媽平臥6~8小時后,可以翻身活動及側臥。拔除導尿管后便可以坐起,在床上活動。

手術后24~48小時,輸液完畢后,在他人協(xié)助下,新媽媽可開始在室內活動。術后早期活動可以減少腸粘連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開始時活動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過度疲勞,以后可逐步增加活動時間及活動量。至于具體下床活動的時間,還要根據新媽媽本人的身體情況來定。

對于那些體質較差、產后大出血或難產手術后的新媽媽,不要勉強勸其過早下床活動,但是要把早期活動的好處告訴新媽媽,讓其量力而行。

9.剖宮產后的站立及行走

新媽媽在嬰兒娩出后24小時可以試著起床活動一下。坐起的時候可以請護士或者陪伴的家人來幫助,坐起后再接著站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新媽媽可能會在起床后感到虛弱、頭昏眼花。為了減輕頭暈癥狀可在起床前做一些運動,做的時候不要急促。

當新媽媽從臥位過渡為站立位時,為了逐漸適應每個新體位,可在中間的過渡期略停片刻。

下面的技巧可以在從臥床轉向站立的移動過程中使用:

向床沿一側翻身,然后讓雙腿懸在床沿下,然后用力起身形成

坐位;

保持這個姿勢片刻,再多做一些踝繞環(huán)運動,當新媽媽感覺已經準備好了,就讓足部接觸地板,并在旁人的幫助下站立起來;

盡量讓身體站直,也許新媽媽會感到這樣牽拉到了傷口,但其實這樣不會影響切口;

當習慣了站立位后,可進行短距離行走,之后每次起床后,新媽媽都會感覺到動作變得更容易了一些。新媽媽可以試著增加每次行走的距離。

為了及早恢復腸蠕動,新媽媽在24小時以后可以在家人幫助下,在地上站立一會兒或輕走幾步,每天堅持做3~4次。實在不能站立,也要在床上坐起一會兒。這樣也有利于防止內臟器官的粘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