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規(guī)模經濟效應助推家電產品價格下降(4)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 作者:(日)吉本佳生


但是,當液晶電視也進軍大屏幕市場之后,2006年起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之間的對決也日趨激烈。被液晶電視陣營壓制的等離子電視陣營為了扭轉劣勢,松下電器與日立合作共同開發(fā)原本各自都沒有的等離子電視,豐富自身的產品線以提高液晶電視的市場占有率?,F實中的商業(yè)競爭就是如此復雜,不禁讓人產生“昨天的敵人成了今天的朋友”這樣的感覺。

活用規(guī)模經濟效應的企業(yè)戰(zhàn)略還有另外一個,就是不僅僅依靠國內市場,還要將整個世界都作為銷售對象,以此大幅擴大生產規(guī)模。

這種情況以日本制造業(yè)最擅長的數碼相機制造業(yè)為例進行說明。

上圖就是規(guī)模經濟效應的例子。這次的對象是數碼相機,縱軸表示價格,橫軸表示生產與銷售的數量,曲線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如果僅依靠國內銷售,即圖表上A點所示的位置,平均成本為8萬日元。

相對的,如果通過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來實現“國內銷售+出口(海外銷售)”,成本即圖表上B點所示位置。因為出口數量超出國內銷售額數倍以上,生產規(guī)模也將隨之擴大,所以平均成本急劇下降,變?yōu)?萬日元。當然,這只是為了便于說明而假設的數據。

現實中的日本數碼相機銷量數據如上圖所示。表中數據顯示的是1999~2006年日本國內銷售與出口的數碼相機的數量(臺數)。雖然國內銷售在2003~2006年幾乎沒有太大的增長,出口量卻連年大幅攀升。

出口數量在整體銷售數量中所占的比率被稱為“出口比率”,1999~2002年,數碼相機的出口率為70%左右。2003年這一數字超過了80%,到了2006年則上升到了88%。這就意味著,生產數碼相機的日本企業(yè),每生產10臺數碼相機,就差不多有9臺出口到國外。

日本數碼相機的平均價格(銷售價格÷銷售量)的變化如上圖所示。雖然1999~2000年均價超過4萬日元,但隨后卻連年下降,到了2006年已經下降到2.2萬日元,功能也越來越強。

比如,數碼相機的基本功能之一的像素(像素越高,性能越好),1999年低于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的銷量占當時總銷量的一半以上。而到了2006年,6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銷量占總銷量的3/4。

另外,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也越來越大,配有機身防抖和人像識別功能的相機也越來越多,數碼相機在功能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價格卻大幅下降。

我們之所以能夠享受到如此高性能低價格的數碼相機,是因為日本的數碼相機出口比率高,而且面向世界的出口量大幅攀升。歸根到底,這是規(guī)模經濟效應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必然結果。

規(guī)模經濟效應在銷售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

大家在購買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產品的時候,會選擇從什么樣的地方購買呢?如果是幾十年前的話,大概很多人都會選擇家附近的電器商店吧,但近年來選擇去大型家電超市購買的人應該越來越多了。

雖然規(guī)模龐大的家電連鎖店在日本國內也有好幾家,但其中最著名的亞瑪達電器年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2006年的銷售額約為1.5萬億日元),在同行業(yè)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雖然排在第二位的EDION已經是由多家大型家電超市合并而成的企業(yè),但是它以及其他許多企業(yè)還希望通過并購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