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大”的新天地開闊了王明的眼界,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浪潮也使王明成長起來。面對激蕩的革命形勢,王明不再隨波逐流跟在別人后頭。
1924年9月,王明和同班同學詹禹生在商大發(fā)起成立了“豫皖青年學會”,吸收該校安徽籍和河南籍的同學參加,探討和研究救國之途和學習之路。王明被推選為該會事務部主任。
同年10月,他仿《蘇武牧羊》調,譜寫了《豫皖青年學會會歌》。歌詞是:
哀我中華大國民,內亂苦紛爭,外患迭相乘;
危國計,害民生,貧弱震寰瀛。
守門天鎖鑰,衛(wèi)國少干城;
主權喪失盡,貽笑東西鄰。
五千余年,文明古國,實之剩虛名。
志士具熱忱,青年學會成;
結團體,聚精神,喚醒四萬萬人。
喑鳴推山岳,咤叱變風云,軍閥要除盡,帝強要除根;
創(chuàng)建新華,改造社會,大責共擔承。
商大安徽籍的學生還組織了“安徽同學會”,出版會刊《皖光》,王明任會刊編輯。1925年5月1日,《皖光》第一卷第一期正式出版。王明以陳紹禹的名字在這一期發(fā)表了3篇文章:《安徽的學生》、《反對和免除貴族專利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戀愛真諦》。這些文章是王明最早發(fā)表的作品,雖然談的是學生問題和教育問題,卻表露出他反對舊教育制度和反對帝國主義、軍閥統(tǒng)治的認識。
1924年冬,王明乘“商大”放寒假之機,回到家鄉(xiāng),在金家寨一帶又組織成立了“豫皖青年學會”。
這個“豫皖青年學會”以金家寨為中心,吸收豫皖兩省在外地讀書的學生和本地學生為會員。學會的主要活動,是通過討論學術問題,宣傳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組織學生運動。學會一般利用寒暑假期活動,一年召開兩次會員會議。在金寨縣筆架山農校、六安“三農”、志誠小學等學校讀書的學生,大多數都參加了“豫皖青年學會”。
當年曾參加過“豫皖青年學會”的袁大明回憶說:“1924年夏天,陳紹禹在金家寨組織了豫皖青年會。金家寨地區(qū)在外地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都參加了青年學會。入會手續(xù),同學之間相互介紹,后發(fā)給會員證。到1925年已發(fā)展會員一百余人。青年學會活動,利用寒暑假學生回家的機會,一年召開兩次會員會議。在外表上講學術問題,實際上宣傳馬列主義,組織學生運動。1926年,我和很多同學參加了青年學會組織,進行初期革命活動?!?/p>
王明弟弟甘寧也回憶說:
“1924年我們成立了革命組織,叫豫皖青年學會。我、王明及其同學,共有幾百人,都參加了這個組織。五卅運動時,我們到街上募捐,演文明戲,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張?!?/p>
“豫皖青年學會”,是王明會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組織起來的。王明經常從武漢捎回學習材料交給會員閱讀。到1925年夏,學會會員發(fā)展到一百多人。
“豫皖青年學會”是進步的群眾組織,它主要是把假期返鄉(xiāng)的同學們組織起來開展一些進步活動。參加學會的會員一方面通過學習、討論、交流,使自身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還組織起來,到群眾當中,特別是到農民中進行一些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