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無冕之王”,隱性的權力(1)

媒體領導力 作者:洪向華


◇“無冕之王”,隱性的權力

◇公權力的“耳目喉舌”與“保健醫(yī)生”

◇領導干部與記者:當朋友不當冤家

◇與媒體打交道的黃金原則一、“無冕之王”,隱性的權力

“無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的英國。當時,《泰晤士報》被稱為英國上流社會的輿論權威,主筆辭職后常被內(nèi)閣吸收為閣員,地位很高。人們就稱這些報紙主筆是“無冕之王”。后來,西方新聞界泛指記者為“無冕之王”,認為記者享有凌駕于社會眾人之上的特殊地位。

權力,指一種帶有一定強制性的社會支配力量。權力通常以政治和法律作為基礎,并在政治法律所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使。《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把權力定義為“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使一個人或其他許多人的行為發(fā)生改變的一種關系”。由此可知,權力向來就是產(chǎn)生在人與人之間,單個人之間不可能存在權力。媒體權力的存在首先必須建立在媒體權威的基礎上。媒體權威的形成并不是靠強制力量,而是由它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力、擁有的受眾所決定的。缺乏媒體與受眾良性互動,媒體生存便處于危機狀態(tài),媒體權力就會是無皮之毛。換句話說,媒體權力的存在必須由一定規(guī)模的受眾和良好的社會口碑決定。

媒體以一般大眾為其對象。受眾的廣泛性和高覆蓋率使得媒體對于一般事物的影響能起到擴音器和放大鏡的作用,能夠形成權力覆蓋或影響人數(shù)的擴大,有時甚至能調(diào)動更多的因素加入形成新的權力。一般而言,享有比較高的權威、規(guī)模較大的媒體的受眾相對比較多,它對某個事件或人以及社會的影響程度就會高出一般的媒體。

資料鏈接

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擴音作用”

按信息傳播學來說,媒體權力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權和信息發(fā)布權,從信息的收集、篩選到信息的過濾、公開,其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著權力對其的主導作用,因而這種媒體權力作為一種“隱性的權力”,就成了一種可供開發(fā)和利用的資源。

媒體擁有強大的社會權力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大眾傳媒通過所傳播的信息,影響著社會公眾的思想和行為,引導著社會公眾的注意和興趣,改變著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對比,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就是媒體的權力運作的整個過程。媒體的權力有時候小到無法察覺,有時候則大到能推翻一屆政府。

資料鏈接

水門事件與媒體權力

1972年6月18日,《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都刊登了有關闖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水門大廈的詹姆斯·麥科德的一條新聞。由于水門事件最初發(fā)生時是一條地方新聞,所以還未足以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正是后來《華盛頓郵報》的兩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通過深入采訪和調(diào)查,順藤摸瓜地查到了白宮辦公室那里,并一連發(fā)表了多條消息,這才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當白宮發(fā)言人對這些消息加以否認并加以反駁時,反而引起了公眾的更大注意。《紐約時報》的西摩·赫什,《洛杉磯時報》的杰克·納爾遜,以及《時代》和《新聞周刊》的撰稿人也加入進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丹·拉瑟同尼克松在記者招待會上幾度交鋒。后來發(fā)生了錄音帶事件,美國記者窮追猛打,證明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向公眾、向他的支持者、向他的律師說了謊話,尼克松則在1974年8月9日黯然告別白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