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們在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時,常常用大地比喻母親,用天空比喻父親。母親的懷抱,如大地般慈祥溫暖,給予兒女們精心地撫育,無私地關愛。父親的胸襟,如天空般寬廣深遠,孜孜不倦地播灑思想的陽光雨露,滋養(yǎng)兒女們長大成人。
爸爸習慣傾聽人們的意見,包括傾聽孩子們的意見。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喜歡都愿意對他說說學校里的事。我在學校里遇到不開心或開心的事情,都要告訴爸爸。我們班從北京轉學來一位姓劉的男同學,上歷史課時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白發(fā)的老先生勃然大怒:“你別以為自己是干部子弟就可以不注意聽講。就是毛主席的孩子坐在這里上課,也要聽從我的教育!”不光是站在第一排的那位同學被訓得低頭垂淚,連坐在倒數(shù)第二排的我,也心中發(fā)毛。中午放學回家,在餐桌上我把老師發(fā)火的事告訴爸爸。爸爸聽了沒說話。想了想之后才說:“這個孩子一定是華東局農辦主任老劉的兒子。我要跟他說一下,督促孩子好好學習?!边@個同學后來不僅歷史成績達到全班優(yōu)秀,還被那位老師選作歷史課代表,現(xiàn)在他是大學的物理教授。
我告訴爸爸,有位姓鄭的男同學,在寫大楷時用中文寫出英文單詞的音節(jié),責備語文老師給他的作文只批45分,不及格。他是這樣寫的: “雨問(語文)替雀兒(teacher,老師)卜(不)公倒(道),坐(作)文給吾四拾吾(45)?!?
爸爸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說調皮的孩子才聰明。
爸爸聽到不少孩子對家庭作業(yè)負擔過重的反映之后,曾在有關的會議上專門提出這個問題,供教育專家研究解決。
爸爸考慮問題很深很遠。一天晚飯后,爸爸找我談話。這是他唯一的一次與我正式的交談。話題是要善于團結同學。起因是,我說我看不慣某些同學身上一些不大好的習氣。
爸爸說:“不要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的缺點上,不要總是看不慣別人。每個同學的身上都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要學會和大多數(shù)同學相處,和每一位同學都搞好團結。只跟幾個同學相處,而把其他同學拒之門外,怎么行呢?主要還是應該克服你自己身上的嬌驕二氣?!?
我一時接受不了爸爸的批評。我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上學,在班上從不跟同學爭吵。我怎么嬌氣了?我自認為保持謙虛謹慎,從不大聲說話,是夾著尾巴做人。我怎么驕氣了?別人有缺點,我為什么不可以看不慣?我一邊為自已辯解一邊委曲地抹淚。
爸爸搖搖頭:“你這個孩子,太脆弱了?!卑职之敃r一定既傷心又失望。其他的父母也許不會對一名初一學生說這樣一番話。但我的爸爸一位深思遠慮的慈父,總是為孩子著想的很遠很深。他的這番話,影響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