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游計算機世界(4)

大話處理器 作者:萬木楊


 

1944年,馮·諾依曼加入了ENIAC團隊,為ENIAC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在馮·諾依曼加入到ENIAC團隊中時,ENIAC的研制已經沒有什么大的障礙了,人們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下一代計算機——EDVAC,馮·諾依曼也開始研究新機器的邏輯結構。

1945年6月,馮·諾依曼提交了他著名的101頁的“關于EDVAC的報告草案”,里面描述了計算機的邏輯結構,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思想。

說來慚愧,我在學校學習計算機的時候,就知道了“存儲程序”這4個字,卻一直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滿以為它是一種非常高深的技術,后來查閱了文獻才知道,ENIAC的編程是通過手動設置開關和插拔電纜來實現(xiàn),“存儲程序(stored-program)”的意思就是將程序存儲到計算機內部,計算機自動執(zhí)行。這種思想在現(xiàn)在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不過在那時卻是個創(chuàng)舉。

馮·諾依曼定義EDVAC分為5個部分:① 運算單元,② 控制單元,③ 存儲單元,④ 輸入單元,⑤ 輸出單元,現(xiàn)在的計算機也都使用這個結構,人們把這個結構的計算機

稱為“馮·諾依曼機”。

9.邏輯學家和工程師的矛盾

馮·諾依曼的報告一經推出,就掀起了世界的計算機熱潮,成為劃時代的報告,然而馮·諾依曼在報告中沒有署上毛奇萊和艾科特的名字,一個人把風頭全占了,這令他們十分的不滿,爭論的焦點是,EDVAC到底有多少是馮·諾依曼個人的貢獻。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也無法弄清楚。艾科特稱他們早就有了“存儲程序”的想法,只是還沒有實現(xiàn)。

毛奇萊和艾科特還是很有商業(yè)頭腦的,他們試圖將做的工作轉換為商品,力爭得到ENIAC和EDVAC的專利權,但是由于馮·諾依曼的草案已經散發(fā),EDVAC已經不能申請專利。他們收到了ENIAC的專利,不過后來又被法庭宣布無效。

因為專利的所有權問題,毛奇萊、艾科特和學校發(fā)生了分歧,他們于是退出了學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公司——艾科特-毛奇萊公司。一年后,公司發(fā)生虧損,不得不宣告破產,后來被Remington Rand收購,毛奇萊和艾科特于是又專心從事計算機的研究,他們后來又設計出了著名的UNIVAC計算機。

毛奇萊和艾科特離開后,賓西法尼亞大學元氣大傷,馮·諾依曼也離開了EDVAC研制小組,回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那里研制阿艾斯機(IAS)。

10.總結

阿蘭·圖靈提出了圖靈機的理論,證明了研制通用計算機的可能性,約翰·阿塔納索夫和克利福德·貝利用電子元件制造出了電子計算機的雛形,毛奇萊和艾科特吸收阿塔納索夫的思想,依托軍方的資金支持,制成了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馮·諾依曼將電子計算機的結構邏輯化、系統(tǒng)化,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結構。

1.1.2  從軍用到民用——飛入尋常百姓家

1.IBM的誕生

IBM對計算機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現(xiàn)在更多的涉及信息服務業(yè),但是仍然是計算機領域的重量級選手,服務器、處理器、芯片制造等領域都居于業(yè)界前列。

IBM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制表機器公司”。

美國憲法規(guī)定,每10年要在全國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以便決定每個州議員的人數(shù)。最早一次人口普查是1790年,花了9個月時間,到了1880年,由于人口急劇增加,居然花了7年半,這就好比一頓飯吃了4個小時,中午飯還沒有消化,又要開始準備吃晚飯了。于是當局認識到:必須要有機器來幫助自動化處理。美國人口普查局拿出一大筆獎金,希望有一個發(fā)明者來幫助做這些事情。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這個背景下,霍勒里斯應運而生,他發(fā)明了機械制表機,并創(chuàng)建了“制表機器公司”。經過多次的轉手和重組,最后公司轉到了老托馬斯·沃森手中,更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第二次世界戰(zhàn)爭是機械時代和電子時代的分水嶺。IBM自己研制和資助別人研制了幾臺計算機,而真正幫助IBM在商業(yè)上成功的計算機是701計算機。

701計算機研制的動力來自于1950年的朝鮮戰(zhàn)爭,當時老托馬斯詢問美國政府:公司能為戰(zhàn)爭做什么?他馬上被告知:給國防部捐一臺大型的計算機。

1951年,IBM著手開發(fā)這臺計算機,同時聘請馮·諾依曼擔任公司的科學顧問,1952年IBM完成了701計算機的開發(fā),后來又生產了18臺,幾臺送給了政府,幾臺賣給了公司,這是世界上最早大規(guī)模商用的計算機。

IBM對朝鮮戰(zhàn)爭的投入,可不只幾臺計算機。IBM那時以精密機械制造擅長,IBM和另一家公司為美國軍方生產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該槍也是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主力          步槍。

20世紀50~70年代,是IBM的黃金年代,IBM在全球計算機行業(yè)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罕有對手。它的企業(yè)標志——IBM,每個字由8根藍條拼成,它的銷售人員,一律穿著深藍色的西服,襯托出IBM不可一世的輪廓,人們開始把IBM稱作“藍色巨人”。

2.小型機的興起

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軍用計算機的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和學校對計算機的需求大增。一大批新的計算機公司應運而生,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數(shù)字設備公司(DEC)。

1953年冬天,有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在IBM實驗室大門外,信誓旦旦地說:“我要在IBM的地盤上將IBM擊敗”,這個人就是Kenneth Olsen。

1957年,Kenneth Olsen創(chuàng)立了DEC公司,為了不引起IBM的注意,防止它打壓,公司的名字和產品的名字起得非常有講究,DEC是Digital Equipment Company的縮寫,故意不涉及計算機字眼。1959年,DEC的第一臺計算機PDP-1(Program Data Processor)上市。相對于IBM的龐然大物,PDP-1只有冰箱這么大,可以說是小巧玲瓏。Olsen也獲得了“小型機之父”的稱號。到了70年代,DEC成為與IBM齊名的世界第二大計算機公司,事業(yè)到達了巔峰,不過DEC卻一直沒有能夠打敗IBM。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