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個被稱為“紅色羅賓漢”的游擊革命家,一個被譽為“共產(chǎn)主義的堂·吉訶德”的理想主義者,用他39年的短暫時光譜寫了一部生命傳奇。
1928年6月14日,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羅薩里奧省。他畢業(yè)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yī)學系。受過良好教育的格瓦拉,本來可以選擇穩(wěn)定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卻拋棄了這一切,投入了拉丁美洲的革命烽火中。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流亡時與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羅結識,從此加入了古巴的革命斗爭。革命勝利后,他曾擔任古巴國家銀行行長、工業(yè)部部長。為了把古巴建設成為一個沒有貧窮、沒有剝削的新國家,格瓦拉多次出訪國外,成了古巴著名的國務活動家。但是,1965年3月,在他出訪亞、非國家回到哈瓦那后,一度在古巴政壇上消失。原來,這位革命家已經(jīng)辭去了古巴黨、政、軍的一切職務,去了其他國家繼續(xù)進行反帝斗爭。這一切連他最敬愛的母親都蒙在鼓里。
格瓦拉在給卡斯特羅的告別信中說:“哪里有帝國主義,就在哪里同它斗爭;這一切足以鼓舞人心,治愈任何創(chuàng)傷。”在他看來,非洲無疑是遭受帝國主義壓迫最嚴重的地區(qū)。切·格瓦拉先在剛果東部金沙薩領導游擊戰(zhàn)爭,1966年返回拉丁美洲,深入玻利維亞叢林開展“游擊中心”的革命活動。1967年10月7日,格瓦拉的游擊隊伍被玻利維亞政府軍包圍,格瓦拉被俘。1967年10月9日,他被玻利維亞當局殺害,時年39歲。
當年,格瓦拉被政府軍擊傷并被捕后,審訊者問他:“你現(xiàn)在在想什么?”
格瓦拉說道:“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讓我們忠于理想?!?/p>
格瓦拉是一名完美主義者,他是一個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著的人;格瓦拉是個滿懷激情的革命家,是一個為正義、為真理獻身的理想主義者。他寫信給子女:“你們應當永遠對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非正義的事情,都能產(chǎn)生最強烈的反感。這是一個革命者的最寶貴的品質?!鄙頌榘⒏⑷?,為了正義,他投身于古巴的革命事業(yè);作為古巴國家的開創(chuàng)者,為了真理,他放棄了已有的一切,深入玻利維亞叢林,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反帝的游擊戰(zhàn)爭。他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傳奇人物,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給世人以驚奇,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著一個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悲壯歷史。
切·格瓦拉是完美型人格的代表人物,這類人的特點是不斷追求進步,具有領袖氣質,有超強的忍耐力,有毅力,守承諾,喜歡控制。
在生活中,這類人相信自己始終有做不完的事情,愛勸勉教導,對逃避表達憤怒。完美主義者經(jīng)常感到憤怒、不滿,這都是源自過高的生活要求。不滿情緒對自己和周圍的朋友都有很大影響,不利于人際和諧。同樣因為事事追求完美的態(tài)度,讓他們在生活里常常碰釘子。除了對外發(fā)泄憤怒情緒,內心也在不斷經(jīng)歷挫敗與失望。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這些負面情緒,對健康十分不利。
心理學啟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完美主義”是對完美的一種極端追求。那種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達到高標準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的人,不是完美主義者。心理學所指的完美主義者是那些把個人的理想標準和道德標準都定得過高,不切合實際,而且?guī)в忻黠@的強迫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那類人。
完美主義者不能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點與不足,格外挑剔,漸漸地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他們表面上都很自負,其實自己內心深處卻非常自卑。在人際交往方面,為了維護自己的完美角色,他們常常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中。他們有時很想?yún)s不敢融入到群體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他們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給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以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結果因過大的心理壓力而使自己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