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變革中的危機 作者:楚雙志


20世紀初的10年(1901—1911年),是清末新政的10年,也是清王朝的最后10年。在這10年中,希望與幻滅并存,出路與絕望并存。清廷指望通過這次改革與調整,一方面重振民心,渡過所存在的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一方面為國家尋找出一條出路,使國家達到富裕強大的境地。但由于清廷沒有能力來領導這樣一場“前不見古人”的改革運動,加上當時整個國家行政官僚機構的極端腐敗與混亂無序,結果,這場自上而下的幾乎涉及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的近代化運動失敗了。

清末新政是以清朝統(tǒng)治集團為政治主體進行的一次政治改革,是中國早期近代化過程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給予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以深刻的影響。在這一促進中國近代社會各方面迅速發(fā)生實質性變化的過程中,袁世凱集團在其中發(fā)揮了一定程度的推動與加速作用。以袁世凱為首的袁世凱集團,為了領導當時的潮流,壯大自己的勢力,在清末新政中,對于各項新政措施,不遺余力,積極推行,成效顯著。在清末新政中,軍事、警政、教育、憲政、實業(yè)等方面的巨大變革都與袁世凱集團的努力密不可分。袁世凱集團舉辦的新政以直隸、東三省等地區(qū)為主。尤其是直隸新政,影響更為巨大,可以說是在各方面開風氣之先。袁世凱集團助推新政的成功,使袁世凱一時如日中天,為天下所矚望。這為辛亥革命時期,袁世凱集團乘機傾覆清室,實現(xiàn)從地方走向中央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行改革,尋找出路,對于清廷來說,本來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但改革造就了袁世凱集團這一異己勢力,則是清廷推行新政時始料未及的。變政不但沒能挽救自身,反而加速了自己滅亡的步伐。新政改革中已潛伏著清王朝滅亡的巨大危機。

本書選擇袁世凱集團與清末新政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的對象,主要原因有三:

(一)新政使袁世凱集團如日中天,這是清廷與袁世凱集團權力此消彼長的一個關鍵。

袁世凱集團是指在清末承傳湘、淮集團發(fā)展而來,利用清廷拙于應付內(nèi)外危機的時機,在甲午戰(zhàn)爭后逐漸形成并在新政這一合法條件下迅速膨脹起來的一個以袁世凱為首的軍事官僚團體。    

清末新政前夕,袁世凱集團已經(jīng)經(jīng)由小站練兵時期、戊戌變法時期、山東執(zhí)政時期這三個發(fā)展階段,迅速發(fā)展成為一個軍事、官僚二者相結合的團體。不僅是繼李鴻章淮系勢力衰敗之后重新崛起的一個新的軍事政治集團,而且成為清廷愈來愈依之為柱石的地方實力派集團。

到清末新政時期,袁世凱集團將軍事、經(jīng)濟、教育、洋務、巡警等事業(yè)辦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這一集團在清末新政中發(fā)展之快、力量之大、取得的成就之巨,是同一時間內(nèi)的其他地方實力派集團瞠乎其后、望塵莫及的。它的出現(xiàn)與膨脹,破壞了清王朝政治結構的正常運作,蛀蝕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之柱,加劇了中央權威資源的流失,打破了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均衡,使清政權迅速進入了最后階段,即滅亡階段。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清末新政有著很大的關系,以之為視角來研究清末政治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視點。                                                                  

(二)清末新政是袁世凱集團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寫下的非常精彩的一筆,值得研究。

袁世凱集團雖然在新政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由于這一集團在民國初年對國家、民族帶來的巨大消極性,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之重視不夠。直到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這一問題才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開始在各個領域談及。但是,對于袁世凱集團與清末新政的關系的直接研究、探討還很不全面、系統(tǒng)與深入,還留有很大的研究余地,無論是資料的發(fā)掘或是研究的深入,都可以在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所開拓和前進。

(三)袁世凱集團在新政期間的活動是清末新政的一個縮影。

在清末新政中,成就、影響最大的主要集中在直隸、湖北、東三省三個地區(qū)。除了湖北地區(qū)的新政由張之洞集團負責推行外,直隸、東三省的新政則全部由袁世凱集團來負責推行。因此,袁世凱集團所推行的新政構成了清末新政的主要組成部分。探討、研究清楚袁世凱集團和清末新政的關系,實際上就可以窺斑見豹,達到洞察清末新政的本質、總結其成功與失敗原因的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歷史上的許多東西,往往對現(xiàn)實有著至關重要的鑒示。

本書宗旨不是專門研究袁世凱集團的發(fā)展歷史,也不是專題考察整個清末新政的基本情況。本書所側重的是社會角色與社會變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即把袁世凱集團作為一個社會角色,將其置于清末新政之中,既探討其對清末近代化的作用,又力圖說明其對清末政局及清廷權力變動的影響,力圖揭示清末中央和地方權力此消彼長的變化根源及其來龍去脈。 

全書共分五章,主要解決如下問題: 

第一章是對新政前夕袁世凱集團創(chuàng)生的機緣及其發(fā)展的基本線索的闡釋,重在揭示袁世凱集團響應清廷上諭的過程和原因,并且總結袁世凱集團關于新政的觀點和主張,這是了解袁世凱集團在清末新政中所作所為的關鍵。

第二章是對新政期間袁世凱集團在直隸主要作為的總結。本章從袁世凱對人才延攬,對吏治的整頓,從軍事、警政、經(jīng)濟、教育等方面的變革來分論袁世凱集團在直隸新政中的表現(xiàn)和作用。軍事方面,重在從練新軍與辦軍校兩個方面來探討袁世凱集團在新政時期的軍事擴張情況。警政方面,袁世凱集團在直隸和京師的巡警建設方面都有所建樹。經(jīng)濟方面,論述了新政時期袁世凱集團在直隸省的工業(yè)、農(nóng)業(yè)、商業(yè)、金融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等領域的主要活動情況。教育方面,袁世凱集團在廢除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派遣官員出國考察和留學、造就新式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第三章專門論述袁世凱集團與清末東三省新政的關系,揭示袁世凱集團在清末東三省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從預備立憲的角度集中探討袁世凱集團在清末政治近代化進程中的表現(xiàn)與作用。

第五章從動態(tài)角度來研究和探討清廷、袁世凱集團與清末新政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力圖說明清末新政對清廷與袁世凱集團權力消長的影響,從而揭示清末最后10年政局動蕩的根源及清王朝覆亡的原因以及民國初年政局走向的歷史必然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