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魯迅南下后對于北平母親與發(fā)妻的贍養(yǎng)(2)

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作者:陳明遠


魯迅回北平探親是這三年中的一件大事。他是在1929年5月15日到北平,6月3日返回上海的,前后共20天。自從1926年8月26日他離開北京赴廈門后,已快三年了,尚未探過家,母親很想念他,他也一直說必須回家一趟,這次探親是了卻三年來的心愿。年譜上說魯迅回北平,是為探望母親之病,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從家用賬上看,在1929年4月中,連續(xù)記載付老太太的醫(yī)藥費有6次之多,這是魯迅南下三年中老太太看病最多的一個月,也是醫(yī)藥費支付最多的一個月,并三次記載支付雞湯費用,想必是為老太太滋補,有利于病體康復。不過5月的家用賬上已沒有支付老太太醫(yī)藥費,看來老太太的病已經痊愈了,因此這次也不能算是大病。魯迅5月15日回到北平家中時,看到母親精神仍如三年前,也就安心了。

魯迅與許廣平于1927年10月在上海結合后,許廣平說:“我之此事,并未正式宣布,家庭此時亦不知?!眳⒖丛S廣平1929年5月13日致常瑞麟信,載《魯迅景宋通信集》,第322頁。

魯迅返北平,就要向家中宣布此事,他在1929年5月15日到北平后,17日午前就把許廣平懷孕的消息告訴了母親。老太太非常高興,因魯迅已年近半百,老太太盼孫兒的心已太久了。她說:“我想也應該有了,因為這屋子里早應該有小孩子走來走去了。”《魯迅全集》第十一卷,第286頁。

魯迅這次回家探親期間,除了應學生之請,到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去演講外,還到博古齋買六朝墓銘拓片七種八張,并到靜文齋、寶晉齋、淳菁閣、松古齋等處搜羅信箋數(shù)十種,魯迅喜愛這些色彩絢麗的信箋,在北京的琉璃廠等處用心收集采購。這就為他后來與鄭振鐸合編《北平箋譜》打下了基礎。雖然這部圖文并茂的中國彩色木刻選集是1933年12月才自費印行,在中國木刻史上留下了佳話,但魯迅早就在細心收集。正因為魯迅把錢都買了墓銘拓片、信箋、書籍等,所以買了回上海的臥車票用去55圓7角后,身邊已經沒有錢了,因此在家用賬上,1929年6月3日記載“付迅師5000”,6月3日是魯迅結束北平探親,登車返滬之日,為了給魯迅的旅途提供方便,北平寓所支付給魯迅50圓。家用賬上還有一個記錄是6月19日支出項目中有“迅師圖章14000”,這是刻魯迅圖章的費用。

家用賬中有魯迅租下隔壁西三條胡同22號白木匠三間北屋的記載,那是1929年4月,第一次在家用賬上出現(xiàn)房租字眼的是1929年4月29日:“房租20日是13100”,4月29日是陰歷三月二十日,這就是租下白木匠房子的日子,當時魯迅尚未回北平探親,但他是知道這件事的,家用賬1929年5月27日的記載是:“開門及房租22900”,開門是為了使21號與新租下的22號進出方便,據(jù)許羨蘇的回憶門開在棗樹附近。5月27日魯迅已在北平探親,開門之事他當然是贊同的。4月以后的家用賬上每月都有付房租(約5圓)的記錄。魯迅租下22號白木匠的房子后,本來有回北平就編中國文學史的打算,他也把這個想法與許羨蘇交談過,但后來魯迅并沒有在西三條22號住過,也沒有在那里寫過文章。

家用賬的記錄者許羨蘇,1920年她到北京投考北京大學,因沒有住處,便到八道灣找周建人,得到同意后住進了周宅。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后就搬到學校住宿,但她得到魯老太太的喜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