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養(yǎng)的力量(2)

窮養(yǎng)富養(yǎng),不如愛養(yǎng) 作者:卿衛(wèi)平


 愛才是教育的根本

有一本家庭雜志上曾經(jīng)談到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父母欠子女什么?

一般我們只說子女欠父母什么,而從來不問父母欠子女什么。因為這一點是大家所共識的:父母賦予子女生命,供他們生活,給他們教育,將他們撫養(yǎng)成人,然后才能等待子女回報父母。

那么,父母欠子女什么?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既然給了他生命,就應該盡自己所能好好撫養(yǎng)他,這是父母應該做的;若不能做到,則是父母所欠之“債”。

當然,孩子很小的時候,并不能決定自己的父母怎樣培養(yǎng)他,甚至無權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而這只在于父母的想法和行動。那么,在這個階段,父母又依靠怎樣的標準去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呢?

一般來說,父母也總是按照自己的培養(yǎng)目標來培養(yǎng)孩子。如果目標在于孩子長大了能自力更生,那么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很重要;如果目標在于孩子以后要知書達理,那么有教養(yǎng)很重要;如果目標在于孩子但凡平安就好,不要出格,那么教孩子安分守己就顯得重要……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可能千差萬別,不過其中有共通的成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的日子過得幸福,生活中充滿愛。因此,從父母們的共同期望來看,教孩子學會真愛,顯得格外重要。

關于愛,大學校園里,曾經(jīng)有一堂這樣的心理課。

那次心理課講的是厭食癥?;颊咄ǔJ悄贻p的女孩子,因為太追求身材苗條而過度節(jié)食,引發(fā)神經(jīng)性厭食?;颊叩奶卣髦皇牵词乖谌魏稳丝磥硭家呀?jīng)太瘦了,但她仍然覺得自己很胖,仍要拼命減肥。

任課老師當場給大家看了幾幅厭食癥患者的照片,讓大家第一次震驚甚至震撼地懂得什么叫“骨瘦如柴”。這種病,當然與時下以瘦為美的導向有些關系,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但它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老師解釋說:“對身材極度不滿,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xiàn),而不接受自己的根本原因在于——從小父母沒有教會我們愛自己?!?/p>

“父母沒有教會我們愛自己”,一句多么意味深長的話。中國人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大部分為人父母者,為子女盡心盡力,也已經(jīng)給出了自己認為最好的,或者自己覺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物質(zhì)生活。

然而,子女擁有了如此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卻顯然并沒有父母想象中應有的滿足和幸福,甚至不見得理解和欣賞父母的辛苦付出。血濃于水,父母子女之間有著天然深厚的感情,只是身邊所見所聞都讓人一再發(fā)現(xiàn),親子間有效傳遞的愛并不是那么多。

節(jié)日里,一個7 歲的小男孩隨父母到爺爺家吃飯。

飯菜上齊、準備吃飯時,男孩卻突然大哭大鬧起來,誰也哄不住。

問其原因,原來是他最喜歡吃的大蝦沒有擺在他前面,而是擺在爺爺面前了。最后,爺爺親手把這盤大蝦端過來擺在了男孩面前,這才平息了男孩的哭鬧。

男孩因為一盤大蝦大哭大鬧,這不奇怪,而讓人驚訝的是他的哭鬧是因為這盤大蝦擺在了爺爺?shù)拿媲?。按理說,爺爺是長輩,男孩應該孝敬長輩。“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這個男孩他倒“反客為主”了。一個不會愛別人的孩子,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但是原因何在呢?追根究底,還是我們家庭教育的問題。孩子不是生來就懂得那么多的禮節(jié),而是在父母對其引導下逐漸學會的。父母引導孩子學會愛別人,孩子才能學會去愛別人。

一位初中的男同學,與父母外出游玩時在等汽車。車進站后那個男同學一個箭步躥上了車,神情坦然地坐在座位上,面對站在自己身邊挨擠的父母卻漠然不顧。

車上的一位老者忙對孩子說:“孩子,應該讓你的父母坐下。”還沒等男同學作出反應,他的父母急忙對孩子說:“坐吧,我們不累?!?/p>

可事實上,這位男同學的父親明明已經(jīng)讓旅行包墜得站立不穩(wěn)了。老人沉重地搖了搖頭。

這位老人為什么搖頭?因為,他對這位父親感到失望。讓孩子學會愛他人,作為父母,首先就應該做到。而當別人提醒的時候,他們卻還“蒙在鼓里”,這不得不讓人喟嘆不已。

“教育之道,以愛為本?!睈鄄攀墙逃母?。是的,沒有愛的教育怎么能是成功的教育呢?可是,許多從“無愛”和“畸形愛”的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輕則自毀前程,重則給社會帶來禍害。家長在痛心疾首之余,往往怪孩子不爭氣,其實很大的原因卻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孩子的錯誤源自父母的教育。根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少年犯就是在“缺少愛”或者是“畸形愛”的家庭中成長的。

心理學家把愛的需要歸為缺失性的需要,即是不可缺少的需要。一個人如果缺少別人對他的愛,則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如果他缺少對別人的愛,則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梢姟皭邸?和“如何去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影響源的是父母的教育,該怎么用愛去呵護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才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愛,是教育的根本。我們不僅要愛孩子,還要教孩子學會愛。孩子的成長空間里最需要的是——愛,包括來自別人的愛,孩子對自己的愛,以及孩子對別人的愛。所以,我們用愛養(yǎng)孩子,要教育孩子學會愛自己,還要學會愛他人。

俗話說:“教育之道,以愛為本。”成功的教育都源于愛,而教育始于家庭教育。有愛的教育,孩子的心靈總是充滿陽光;缺失愛的教育,孩子就會“心理畸形”?;靡痪涓柙~來說吧:“有愛的孩子像塊寶,沒愛的孩子像根草?!币虼?,父母一定要牢記一句話:愛才是教育的根本。

讓愛為教育導航

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

對于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但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到底該怎么實施呢?這也是我們許多家長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與家長缺少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密切相關?!睂τ谥袊郊彝ソ逃?,“父母大講堂”的發(fā)起人之一——沈琪芳教授感慨萬千。

她說,中國式家庭教育總喜歡把孩子的一切給規(guī)定好、安排好,生活要安排好,人生也要安排好,中國媽媽和中國爸爸是世界上最辛勞的父母,但最終是只有苦勞不見功勞。“要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的家庭教育也需要轉(zhuǎn)型升級,需要走出教育的誤區(qū)?!?/p>

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主要還得依靠家長轉(zhuǎn)變家教的思路。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將伴隨孩子的一生。有人說“父母的思路決定孩子的出路”,這確實一點也不夸張。

孩子出問題了,父母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先要看看是不是你對孩子的態(tài)度出了問題。例如,是不是你對孩子的態(tài)度太主觀武斷了,本來是你沒有道理,卻硬要孩子服從你?或是對孩子很溺愛而百般嬌寵?前一態(tài)度可能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或逆反;后一態(tài)度則可能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執(zhí)拗或蠻橫。凡此種種不理性的家庭教育態(tài)度,都會給教育孩子帶來種種困擾,甚至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肖先生工作很忙,和剛上初中的兒子溝通非常少。

這段時間,他發(fā)現(xiàn)兒子總是一個人躲在房間里玩電腦,而他自己卻對電腦一竅不通。當時電腦也是妻子極力要買的,他并不十分贊成,因此現(xiàn)在看到這種情況,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總是批評兒子,讓兒子少玩點電腦,可是兒子不僅不聽他的話,還經(jīng)常頂嘴。

一次,兒子甚至對他說:“玩電腦沒有什么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會,要不我來教你吧!”聽到兒子要教自己,肖先生更加生氣,咆哮著對兒子說:“笑話!兒子還教起老子來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愛怎么著就怎么著吧!”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边@對父子為何如此針鋒相對?因為他們之間缺乏一種溫馨,一種愛。父親不知道愛孩子,而孩子也不會愛父親。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講過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一個小故事。

一次他回老家祭祖,路上包了一輛出租車趕夜路,晚上的時候司機跟郭臺銘聊天,聊著聊著司機竟然哭了起來,原來司機為了給孩子攢錢,每天只吃兩個饅頭和兩根蔥,但是一定會給兒子買雞腿吃。有一次司機生病了,妻子就把雞腿給他吃,兒子居然打了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怎么能給他吃?”

郭臺銘嘆息道,這孩子一直覺得雞腿理所當然是他的,即使父親生病了也不愿讓給父親吃。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不會愛別人、心中沒有愛是多么的可怕,甚至危險。

教育需要愛,愛也需要教育。無論何時,培養(yǎng)孩子“真、善、美”

的情感,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情操都是家長的重要任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愛別人,關心別人,心中有他人。如果每一位孩子都愛父母、愛老師、愛他人,那么我們的孩子就不會情感冷漠、不思進取了,就能懷著一顆平和快樂的心健康成長。我們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純凈溫暖的空間,我們要用愛教育我們的孩子,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如果一個人懂得用愛與人溝通、交流,那么他得到的會比用任何一種其他方式得到的都要多得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愛的共振器。

有這樣一個故事,把愛與成功、財富等緊密連在了一起:

有一個婦人獨自待在家里。她注意到后面花園的臺階上坐著三位長者,于是,她走過去對他們說:“請進來坐吧?!比欢齻€人都說,他們不會進她的家。

傍晚時分,丈夫回來了。婦人告訴了他這件奇怪的事,他就專門到后面花園里去請他們進來。三個長者還在,說:“我們不能同時進你的家,你只能選擇一個人去,我們?nèi)齻€分別是愛、成功和財富。你和家人商量一下吧!”

丈夫再次回到屋里說了這件奇怪的事,婦人說:“要不我請‘財富’進來吧,怎么樣?”

正值妙齡的女兒表達了不同的見解:“我們還是請‘愛’進來吧!”

夫妻倆想了想,還是同意了。但當他們宣布這一邀請時,三個人卻一同來到了他們的家,婦人不解地問他們:

“不是說只能請一位嗎?”

三位長者快樂地說:“當你邀請‘愛’的時候,我們就會一同出現(xiàn)?!?/p>

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才會愛別人,自然也會被人所愛,才會擁有幸福的未來。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出路。讓我們用愛為教育導航,引導孩子找到幸福的出路。讓愛為孩子的心靈解碼,為孩子的成長導航。

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能擁有美好的未來。那么,作為家長,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端正態(tài)度,全心全意地用愛來養(yǎng)孩子。在愛的熏陶下成長的孩子,才會心中有愛。孩子心中有愛,他的生活才會充滿愛,才能擁抱幸福的未來。讓愛為教育導航,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讓我們做一個成功的好家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