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原眼前一亮,那行,只要你們不反對日本,就可長駐華北,而且我們?nèi)毡緯С炙握茉?/p>
土肥原代表的是日本軍部,有了這條線,宋哲元變得有恃無恐,蔣介石毫無辦法,只得解除了調(diào)二十九軍南下的命令。
1935年8月28日,宋哲元被任命為平津衛(wèi)戍司令,接替張學(xué)良成為華北第一諸侯。
蔣介石在看到第二十九軍欲挾日以自重后,迅速指示外交部與日本駐華大使接觸,想奪回華北問題的對日談判權(quán)。
第二十九軍所恃者,就是能夠與日本人談判。土肥原們都是很現(xiàn)實的,他們能逐黃郛而交二十九軍,難道就不會在獲利之后,再次拋棄二十九軍?
縱橫大師蕭振瀛再施縱橫術(shù),他跑去當著面問土肥原:你們?nèi)毡臼擒娙俗鲋?,還是外交做主?
土肥原聽說外務(wù)省橫插一杠子,果然大為氣惱。八嘎,華北是我們軍人流血流汗打下的,玩兒嘴皮子的卻想來搶功,做夢!
立即報告軍部,后者也馬上向外務(wù)省施加壓力,軍部發(fā)了火,外務(wù)省連個屁都不敢放,結(jié)果日駐華大使被召回國,南京外交部連談判的人都找不到了。
事已至此,蔣介石只得派特使去北平和宋哲元攤牌。
宋哲元托病不出,蕭振瀛出面談判。
特使問:華北處境很是困難,今后對日外交由誰負責?
蕭振瀛回答:只要二十九軍在華北一天,我敢負責!
黃郛有一個已經(jīng)撤銷的政整會,宋哲元要做華北的No.1,就必須成立新的機構(gòu),這就是政委會。
政委會實際上是個半獨立政權(quán)。風(fēng)聲一經(jīng)傳出,遭到了華北各界輿論的強烈反對,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爆發(fā)了一二?九運動。一個星期之后,北平又經(jīng)歷了同樣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使得政委會的“開張之喜”不得不一再延期。
1935年12月18日,政委會正式宣告成立,宋哲元任委員長。從此,華北又恢復(fù)到了以前地方派系擁兵自守的局面,只是姓張的換成了姓宋的而已。
逆取順守
蕭振瀛“擁宋主冀”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二十九軍控制華北的第一功臣,與此同時,他必須繼黃郛之后肩負起對日外交之責。
作為宋哲元手下的第一謀臣,蕭振瀛深知可馬上奪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他重新定下了“逆取順守”的策略。
對于被稱為中央的南京政府,之前利用日本,是為了迫其就范,可謂之“逆取”。但在“逆取”成功之后,卻不能再窩里斗,而要“順守”,因為只有背靠“中央”這棵大樹,第二十九軍才有真正的實力對付日本。
當時在北方,除華北之外,日本人還在推動“內(nèi)蒙工作”,竭力拉攏內(nèi)蒙古的德王獨立,而蔣介石在長城抗戰(zhàn)之后,連華北都穩(wěn)定不住,對內(nèi)蒙古就更難顧及。
蕭振瀛便設(shè)想了一個蒙察聯(lián)盟的方案,以勸德王懸崖勒馬。
他寫了一封信給德王,約對方到北平商談,但是后者正處于動搖之中,怕遭到暗算,不敢來,希望蕭振瀛先去百靈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