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好一片森林(4)

貨幣壓制 作者:郭立軍


對于黃金與美元的關系,牙買加體系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逐步使黃金退出國際貨幣的決定。美元與黃金脫鉤,取消黃金官價,黃金不再是平價基礎,成員國中央銀行可按市價自由進行黃金交易。以往的成員國相互之間以及成員國與IMF之間須用黃金清算債權債務的規(guī)定,也從歷史舞臺上消失。

與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儲備結構單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買加體系下,國際儲備呈現多元化局面,美元雖然仍是主導的國際貨幣,但美元地位明顯削弱了,由美元壟斷外匯儲備的情形不復存在。西德馬克(現德國馬克)、日元隨兩國經濟的恢復發(fā)展脫穎而出,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在牙買加體系下,發(fā)達工業(yè)國家多數采取單獨浮動或聯合浮動,但有的也采取釘住自選的貨幣籃子。而發(fā)展中國家多數是釘住某種國際貨幣或貨幣籃子,單獨浮動的很少。不同匯率制度各有優(yōu)劣,浮動匯率制度可以為國內經濟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與獨立性,而固定匯率制則減少了本國企業(yè)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方便生產與核算。各國可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開放程度、經濟結構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去權衡得失利弊。

牙買加協(xié)議還提高了特別提款權的國際儲備地位,擴大其在IMF一般業(yè)務中的使用范圍,并增加了成員國的基金份額,使之從原來的292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增加至39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增幅達33.6%。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貸款額度也有所擴大,以增加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融資。

美中也有不足

牙買加體系下,多元化的儲備結構擺脫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貨幣間的僵硬關系,為國際經濟提供了多種清償貨幣,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儲備貨幣供不應求的矛盾;多樣化的匯率安排適應了多樣化的、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各國經濟,為各國維持經濟發(fā)展與穩(wěn)定提供了靈活性與獨立性,同時有助于保持成員國國內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多種渠道并行,使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更為有效與及時。

但牙買加體系也有自己的軟肋。第一,本位機制受美國經濟和美元信用影響,基礎不穩(wěn)定、不牢固。美國經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力相對削弱,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美元幣值發(fā)生變動,導致了各國特別是主要工業(yè)化國家的現實利益矛盾,不利于世界經濟健康發(fā)展。第二,匯率體系不穩(wěn)定,多種匯率制度并存加劇了匯率體系運行的復雜性,匯率波動和匯率戰(zhàn)不斷爆發(fā),助長了國際金融投機活動,金融危機風險大增,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受到影響。第三,國際收支調節(jié)機制在多樣化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健全的一面,比如匯率調節(jié)機制受出口商品彈性限制、利率機制的副作用、商業(yè)銀行的逐利性競爭導致貸款約束放松并造成發(fā)展中國家的外債積累甚至危機?,F有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wěn)定必將呼喚一個新的體系誕生,無論這個新體系有沒有理想模式,未來現實的國際貨幣體系肯定是當時世界政治經濟實力和權力利益較量的結果。

新“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21世紀的前10年中,美國對中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qū)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美元環(huán)流。在這個過程里大家可以看到,一個直接的結果是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拉大和亞洲各國的美元資產不斷升高。這種平衡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美國也不可能永遠印鈔票印個沒完。當亞洲國家持有的美元資產達到一定的程度,對美國是個很大很大的威脅,如果這些國家一起拋售,美國將就此崩潰。作為緩解的一個招數,當然是促使美元貶值而亞洲貨幣升值,這樣各國保有的美元資產都會減少,這個環(huán)流也可以持續(xù)更長時間。問題是誰也不愿白白受美國的剝削,亞洲各國央行都在大量拋出本幣而購入美元以求匯率平衡。這時候美國動用的就是政治大棒了,逼迫日本停止匯市干預,逼迫中國人民幣升值。這是赤裸裸的強盜行徑。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位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杜利(Dooley)、福爾克特?蘭道(Folkerts Landau)及加佰(Garber)(DFG)對此提出了新的觀點:“我們不必要擔心美國日益增長的貿易赤字以及亞洲一系列國家?guī)胖档牡凸馈_@些國家和美國已經有了默契:亞洲國家通過匯率市場調控低估本國貨幣,并以此來推動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和緩解就業(yè)壓力。而他們從干預匯市以及貿易順差中積累的大量美元,又以極低的代價回流美國的資本市場,用于彌補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而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平衡。”這種相向匯總的平衡體系被我們稱作新布雷頓森林體系(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亞洲國家維持本幣對于美元的相對低估,同時將貿易順差以及干預匯市得到的美元用于購買美元資產,促使美國資本賬目盈余,從而平衡美國貿易赤字。并且DFG認為這個體系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得以維持。在這個體系中,亞洲國家被認為是利用低估本國貨幣來推動本國經濟,成為了目前全球貿易失衡的重要原因。而由于中國目前是美國第一大國債持有者,在過去的兩年中持有的美元資產更是大幅攀升,并且美國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所以DFG將中國視為該體系中的中堅力量。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大樓”坍塌但“根基”仍在,“軀體”殘缺但“魂魄”猶存。如果說“雙掛鉤”和釘住匯率制是表層的制度安排的話,那么美國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操縱者”、美元作為最主要的“世界貨幣”,則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所在。就此而言,迄今為止,發(fā)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依然沒有受到實質性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美國可以依憑其“國際貨幣發(fā)行特權”,采用增發(fā)美元來逼迫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升值,從而平抑國際收支逆差和刺激國內消費需求。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美元為計價單位、以貿易—金融為鏈條的全球性循環(huán):美國大量發(fā)行美元——美國改善國際收支、滿足消費需求——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外匯盈余并購買美國金融資產——美元流入并誘發(fā)美國再次采用寬松貨幣政策。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正是在上述國際動態(tài)失衡格局下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國際經濟危機已促使人們反思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長期有效性。就構建國際貨幣體系的“錨”而言,有兩個基本的變革思路:

一是“朝后看”,即重返金本位制,即全球所有國家同時加入金本位制國家聯盟,一致確定或同時變更其貨幣相對于黃金的穩(wěn)定關系。理論上說,這種制度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全球福利增進,克服了資本積累和世界經濟的虛擬化,規(guī)避了少數國家通過貨幣發(fā)行權以獲取“通脹稅”和“鑄幣稅”。但其致命缺陷是黃金存量的有限性與經濟發(fā)展無限性之間存在沖突,且金本位制并不足以保證世界經濟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威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