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但是戴春風知道自己如果永遠這樣下去,是絕不可能有出路的。經(jīng)歷過流浪生涯的他再一次要面臨人生道路的抉擇。是在家務(wù)農(nóng),還是再去當兵?是去杭州找秘密會社的師父,還是再回到學(xué)院讀書?戴春風和母親的意見是完全相左的。
戴春風固執(zhí)地要去拜師,母親的意見卻是做一個教員比較保險,不用像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一樣靠天吃飯,也不用像當兵的那樣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輕輕松松就能混口飯吃。想到這些,她堅決要戴春風去參加衢州師范學(xué)院的考試,而且那里的教育是免費的,如果考上了,還能為家里節(jié)省一筆開銷。她堅持認為這才是兒子最好的出路。
孝順的戴春風沒有忤逆母親的意思,他順從地聽了母親的意見,裝作一副虛心求學(xué)的模樣開始備考。
當時考師范院校的多半是窮人家的孩子,并沒有受過特別好的教育,跟他們比起來,曾經(jīng)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省立一中的戴春風格外有優(yōu)勢。等到放榜之后,他果真赫然列在第二名,這可把母親高興壞了。
1919年,戴母把兒子送上了去往衢州的船。戴春風始終保持著順服謙卑的姿態(tài),恭敬地應(yīng)答母親關(guān)切的叮嚀。但是,當船一離開碼頭,他立刻把錄取通知書撕成碎片丟進江里,跳上了開往杭州的船。
但是事情并沒有完全如他所愿。歪帽混混給他的那個地址是錯的,他到杭州后,沒有找到那個師父。他跟人打聽,更被人當做是黑道上的小混混,要不對他不理不睬,要不就讓他滾遠一些。戴春風無奈趕回衢州,卻又已經(jīng)錯過了當年的報名時間。他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他背上行李,瀟灑地又開始打流的生活,一面打工存錢,一面尋找機會再次結(jié)識青幫的人。
母親從戴春風的朋友那里聽到他輟學(xué)打工的事情,雖然失望,但更多的卻是無可奈何。她把心思放到教育孫子,也就是戴春風的兒子戴藏宜身上。她希望孫子做一個馴服聽話的人,不要像他的父親那樣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