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例子是,由于壟斷和政府管制等原因,甚至連公司準備研制電腦的計劃也被禁止進行。此外,也許是樹大招風,財大欺人,貝爾家族因侵犯他人的經濟利益而打了數不清的官司,使得家族的元氣大傷,士氣大挫。聯(lián)邦司法部對此也極為惱火,經常指控其違反聯(lián)邦安全法,違反新聞檢查制度,而且一直窮追不放,官司連續(xù)打了10年之久,使得這個家族破費了大量財力,弄得筋疲力盡。
危機四伏,八面挑戰(zhàn),迫使這個家族的高層決策者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尋求出路。托夫勒的秘密報告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提出的,然而這個家族為了顧全面子,對“分家”之說難以接受,因此托夫勒的高見未能發(fā)揮作用。在逆境中又苦苦掙扎了幾個年頭之后,1975年,貝爾家族在內外交困的陷阱中越陷越深時,終于回過頭去采納了托夫勒的建議。
1982年,家族的高層決策者開始著手實行大改組,使整個家族化整為零,各自為政:決定將下屬于7個地區(qū)的電話電報公司分離出去,成為各自經營、完全獨立的公司,讓它們各顯神通;在分家產的同時還對原來的直屬子公司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把仍舊歸大家族直屬的6個子公司和1個實驗室(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合并為4個公司和1個實驗室。這項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改革,經過兩年的努力,終于在1984年1月1日正式宣布完成。競爭,發(fā)揮了神奇的作用,創(chuàng)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改組公司不到一年,貝爾電話的股票價格上升了12.2%,股票所有者的收入在一年里則上升了18.8%。托夫勒的策劃,被稱為“挑起了電子電訊領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而貝爾家族在大分家、大改組之后,重新煥發(fā)了青春。一位評論家曾感嘆道:“觀念就是力量。僅僅認識上的改變,就是力量無窮的創(chuàng)意?!边@就是現(xiàn)代策劃的魔力,這就是當代策劃家的魔方。著名的《哈佛企業(yè)管理通書》,對現(xiàn)代策劃給予了明確的定義:策劃是一種程序,在本質上是一種運用腦力的理性行為。
基本上所有的策劃都是關于未來事物的,也就是說,策劃是針對未來要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當前的決策。換言之,策劃是找出事物的因果關系,衡量未來可采取的措施,作為目前決策之依據。即策劃是事先決定做什么、何時做、誰來做。策劃如同一座橋,它連接著我們目前之地和我們要經過之處。因而,當代的策劃業(yè),往往是通過“智囊團”、“顧問團”的形式發(fā)揮其作用的。著名的《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就是美國著名的“奈斯比特研究與咨詢集團”的主席,他還擔任過美國一些著名的大企業(yè),如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客卿顧問。奈斯比特在《大趨勢》前言中說明:“過去12年,我一直為美國大公司工作,用注視地方事件和行為的方法,試圖了解美國的真實情況?!辈邉澅仨毎盐沾缶郑瑢ι鐣筅厔莸陌盐?,是精妙策劃成功的前提。奈斯比特的“智囊團”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內容分析”的監(jiān)測手法,來分析與掌握變幻不定的政治經濟形勢。過去,美國每年花費幾百萬美元對世界各地的報紙進行分析、綜合,但很少用在產業(yè)策劃之上。奈斯比特則把它運用于經濟和商務活動分析之中,測量市場的變化。他們策劃了一本名叫《趨勢報告》的季刊,跟蹤和評價重要的問題和趨勢,奈斯比特任發(fā)行人。這本為商業(yè)策劃提供依據的雜志,成為美國企業(yè)大亨和商業(yè)巨子的案頭必備。轟動一時的《大趨勢》一書,就是在這些日?!爸悄摇惫ぷ鞯幕A上寫成的。這種高層次的、大型的“智囊團”在美國被稱為“大腦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