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住處接待了柯瓦廖夫和使館參贊、中文翻譯費德林,并請柯瓦廖夫安排在12月23日或24日與斯大林見面,同時提供了兩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要么正式解決一攬子問題,其中中蘇條約是關鍵;要么發(fā)表共同聲明,以體現(xiàn)雙方的某種理解。
不過,斯大林還是沒有答應毛澤東的請求,毛澤東的狀況并未真正改變,還是和從前一樣地 孤獨 著。
有人提出,這段時間雙方交流停滯的部分原因,是12月24日柯瓦廖夫向斯大林遞交了關于中共情況的報告。這個報告主要以中共在東北的領導人高崗的證據為依據,批評了某些中國領導人,特別是有關他們對蘇聯(lián)所作的許諾,以及他們對美國人所表現(xiàn)的軟弱。
以后,毛澤東曾回憶起12月在莫斯科的事情。他說,在他滯留莫斯科期間,他已感覺到了斯大林對他的傷害和侮辱,結果他下定決心待在別墅里一動也不動。和柯瓦廖夫、費德林的談話是不愉快的,他有意這么做,因為他想通過這兩個人把他不滿的信息傳給斯大林。此時,這兩個人其實是擔任了翻譯、陪客和毛澤東與斯大林之間的 信使 。
有一次和科瓦廖夫交談時,毛澤東怒氣沖沖,要求知道煩請他來莫斯科的原因。 你們把我叫到莫斯科來,什么事也不辦,我是干什么來的?難道我來這里就是為天天吃飯、拉屎、睡覺嗎?
此時,如何處置中國客人,對斯大林來講已成為一個難題。但是幾年后,毛澤東說斯大林并不想簽訂一個條約,這可能太牽強了。斯大林可能想簽約,但這取決于他的條件。兩黨歷史上的關系不暢導致了雙方現(xiàn)在的猜忌與分歧,斯大林擔心再和這個強硬的新中國領導人談判條約時可能要解釋什么事情,并擔心與中國這個無法預知的伙伴結盟后可能要遇到什么困難。
當時湊巧還遇到一件沒有預料到的事:英國通訊社造謠說,斯大林把毛澤東軟禁起來了。
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這是新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同蘇聯(lián)黨和政府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直接會晤,理所當然要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重視。但十幾天來,竟沒有消息報道會晤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這當然要引起種種猜測。中國代表團為此很著急。王稼祥足智多謀,不愧為 智囊 。他提出以毛澤東主席答塔斯社記者問的形式,在報上公布毛澤東到蘇聯(lián)的目的。
1951年1月2日,這個《答記者問》見報。在《答記者問》中,毛澤東說: 我逗留蘇聯(lián)時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于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要的時間。 在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xiàn)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lián)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問題,貴我兩國貿易和貿易協(xié)定問題以及其他問題。 并說: 我還打算訪問蘇聯(lián)的幾個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蘇維埃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建設。
《答記者問》發(fā)表后,震動很大,謠言不攻自破。
不管怎么說,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斯大林對待毛澤東有了根本轉變。盡管不十分清楚其中的原因,但仍有一定的線索可查。一方面,國際形勢的發(fā)展開始加強毛澤東的地位。那時,印度、緬甸和英國已準備承認中國的新政權,并且,1月1日毛澤東在對蘇聯(lián)大使羅申談話時機警地提到了這些事。從北京到莫斯科的旅行中羅申一直陪伴著毛澤東。
此外,在和柯瓦廖夫、費德林相處時,毛澤東一直威脅說他要提前回國;在年交之際會見羅申時,他曾傳達了這種威脅,表明了他對目前狀況一直不滿。有鑒于早時他預期離開北京三個月,毛澤東告訴大使,他現(xiàn)在打算僅待兩個月,希望在2月6日返回北京 事實上考慮到路途時間,訪問要少于兩個月,而現(xiàn)在只剩下四個星期了。
此時斯大林已不再堅持原有的想法,同意周恩來訪蘇了。
終于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月2日晚上8點,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專門來到毛澤東下榻的別墅。自從與斯大林初次會見以來,毛澤東第一次忙于與蘇聯(lián)政治領導人的莊重的、實質性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