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東西的便將幾個小木盆捆成串,有的學校將幾個籃球裝在一個兜里,有的甚至用大鐵鍋。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有的地方自己動手造船,但沒有技術,造出來的船不符合要求,有的不懂水性,駕不住船,結果慘禍不斷。
馬家民家住六里坪鎮(zhèn)馬家崗村,丹江口水庫的水漲到他們家門口時,他剛剛10歲,正在讀小學。他清楚地記得,他們村里有一條叫做官山河的小河穿村而過,河上架有多座小橋。丹江口水庫的建成使得這條不足10米寬的小河變成一條百余米寬的大河,一個村子被河水分割成了兩半。以前鎮(zhèn)里的學校在小河河對岸,自己每天去上學,父母親過河去種地,現(xiàn)在面對百余米寬的大河,一下子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了。后來費盡周折,縣里給當?shù)卮蛟炝艘粭l小渡船,靠人工來回劃。每逢上工、放學,渡口便擠滿了人,一條渡船遠遠不夠。由于水面寬,來回時間太長,等的人著急,每當船靠岸便忙著向上擠,小小的船上擠得滿滿的,船舷都要挨著水面。每當河面風生浪起,小船在寬闊的河中搖搖晃晃,險象環(huán)生。馬家民回憶道:每次自己去上學,爺爺奶奶都要反復叮囑,上船時要小心,在船上別亂晃,但還是出事了:
1979年10月,我們放學回家,船上照舊擠滿了人,船至河中間,突然刮起一陣大風,河面上波浪起伏,載滿人的小船頓時左右亂晃,滿船的人亂作一團,船小、浪大、人亂,只聽一聲慘叫“船翻了”,小船左舷進水,船上的人慌亂閃避,船左右兩晃,一下子傾覆了。船上十幾個孩子一次淹死8人,我是幸運者。
水源地周邊,這樣令人心酸的故事太多了:
1974年,淅川縣曹灣村移民杜奇林、寇巧鳳夫妻二人食物中毒急需送醫(yī)院搶救,但河水相隔,無船渡河,等到找來船只將二人送往河對岸的馬鐙鎮(zhèn),因為拖延太久,不治身亡。
1979年9月,盛灣公社單崗大隊用舊船載人過河割草積肥,船至河心,風大浪急造成船只傾覆,十幾人落水,一次淹死12人。
1979年冬,盛灣公社賈灣大隊社員王有亮一家5口人乘小船過河,船翻,3人淹死。
1980年秋,盛灣公社賈灣大隊第一生產隊組織社員到河對岸搶收晾曬的紅薯干,用魚劃子擺渡,船小人多,至河心翻船,17人落水,淹死5人。
1980年冬,丹江口市浪河鎮(zhèn)黃土埡孫榮國過河種地,他乘坐輪胎,犁地的耕牛浮水,因為天氣冷水溫低,耕牛渾身凍僵溺水淹死。
2002年正月初二(2月13日),丹江口市龍口村一家老少10口人乘船過江去拜年,一陣風浪襲來將船打翻,一家10口無一生還。
耕地、住房、道路、就學、就醫(yī)、吃水、用電、農產品銷售等幾乎所有生產生活問題困擾著水源地幾十萬人民群眾,與全國其他地區(qū)的人民相比,水源地不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發(fā)展遲緩,有的甚至比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還要有所下降。移民的生存狀況使得當?shù)卣畼O為憂慮,除了移民自己上訪反映情況外,當?shù)卣涍^大量調查研究,開始了逐級反映匯報。
二 三億救命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中國政治生活新的序幕,也給丹江口庫區(qū)移民問題的解決帶來曙光。
1979年5月8日,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由水利部部長錢正英陪同視察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王任重曾任中南局書記、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復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來到自己當年主抓的水利工程視察,王任重頗為感慨。聽了庫區(qū)移民生產生活困難的匯報,王任重坦承:
建丹江口水庫把好地淹了,人民搬遷了,后靠了,有人說現(xiàn)在生活沒有修水庫前好,這一條不責備哪個同志。這是個方針問題,應該說,這個方針是錯誤的。把人家房子、地淹了,我們又不負責,錢越少越好,移民費也沒有完全到移民手里,這件事以后要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