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二渡赤水后取得再占遵義的勝利。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縣茍壩村召開擴大會議,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軍事三人小組,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靈活機動地擺脫了幾十萬追敵。
張聞天主持中央的具體事務后,遇到重大事務,不僅首先聽取毛澤東的意見,也注意召開會議集體商議。
毛澤東指揮紅軍北渡金沙江后,有些領導人對部隊往來迂回多走路不理解。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會理縣城外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批評了部隊中的“右傾情緒”。半個月后紅軍搶奪瀘定橋,5月31日中央在瀘定縣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中央紅軍過雪山與四方面軍會合,并派政治局委員陳云去上?;謴桶讌^(qū)地下黨組織。陳云到達上海后見難以活動,便轉赴蘇聯(lián)向共產(chǎn)國際報告紅軍的情況。
6月間紅軍一、四方面軍會師,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縣兩河口召開會議,張國燾也前來參加。會議決定紅軍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jù)地,張國燾卻有意拖延。
為爭取四方面軍盡快北上,中央政治局于7月18日至22日在黑水縣召開常委擴大會議,8月4日至6日又在毛兒蓋地區(qū)的沙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重申了北上方針。然而紅軍通過草地后,張國燾卻對抗中央北上方針,強行要求南下。9月2日至9日,中央政治局又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單獨北上,接著在俄界會議上通過了《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
長征中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
9月18日,中央紅軍到達甘肅哈達鋪,毛澤東等領導人從報紙上看到陜北有紅軍和根據(jù)地,決定向那里進軍。
9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肅通渭縣榜羅鎮(zhèn)召開會議,作為總負責的張聞天征求到會者的意見,大家都同意到陜北落腳。萬里長征中的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政治局成員的一致性。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黨的領導核心形成了高度團結,不僅使一方面軍在陜甘地區(qū)得到了大發(fā)展和東征、西征的勝利,隨后又迎來了二、四方面軍北上會師,勝利結束了紅軍長征。
【點評】民主決策經(jīng)受考驗
在長征途中,中央的會議大都在緊張行軍中召開,一些被當事者稱為“飛行會議”。因缺乏原始記錄,回憶錄中說法存在著某些差異。不過這些會議確定的大政方針卻很明確,并經(jīng)受了實踐的檢驗?;仡欓L征途中黨中央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也體現(xiàn)出民主決策的極端重要性,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