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提出向國民黨讓步的方案

一生緊隨毛澤東 作者:金汕


抗日戰(zhàn)爭結束以后,國共蔣介石、毛澤東重慶談判后簽訂了《政治協(xié)商會議協(xié)定》,后來組成了一個負責進行軍事調停的由中共代表、國民黨代表及美方代表組成的“三人委員會”。

當時三人委員會的成員是:中共代表周恩來,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代表馬歇爾將軍。這個三人小組下設一個辦事機構,名為“北平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簡稱“軍調部”。軍調部對三人小組負責,也由三方面代表組成。

我方代表是葉劍英,參謀長是羅瑞卿,秘書長是李克農(nóng),饒漱石、滕代遠,我父親當時是山東軍區(qū)的參謀長,同時兼任新四軍參謀長,大概是熟悉軍隊情況的緣故,他也被緊急調往北平參加軍調部的工作。

我父親是1946年1月到軍調部先后擔任整軍處長和軍調部參謀長。國民黨代表是國防部二庭庭長鄭介民,美方代表是羅伯遜。軍調部當時的任務是按照《政治協(xié)商會議協(xié)定》的精神制定國共兩支軍隊的整軍方案,使雙方軍隊都有所縮減。

整軍處也是由三方面代表組成,我父親代表中共,國民黨方面為參謀長蔡文治、少將董嘉瑞等。美方代表為伍克塞上校、辛格上校等。

做為整軍處長,我父親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也提出了整軍方案,而且主動做出了姿態(tài):中國共產(chǎn)黨愿意將其所領導的軍隊由現(xiàn)有的數(shù)目縮編到二十四個師或至少二十個師,并將八個地區(qū)的抗日部隊著手復員。同時國民黨軍隊也應該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減。

這一年2月28日上午,父親作為軍調部參謀長隨葉劍英到西郊機場迎接馬歇爾、張治中和周恩來。

父親和我聊天說過,馬歇爾后來被描繪成臉譜化的壞人,其實并不真實,馬歇爾給父親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工作認真,身批皮領淺棕色呢大衣并執(zhí)手杖。他雖然66歲,連日奔波還精神抖擻,尤其大概1米90多的個子給人鶴立雞群的感覺。

28日下午在協(xié)和醫(yī)院召開記者招待會。馬歇爾很幽默,說自己的角色很為難。他拿在美國很流行的棒球運動做比喻,他自稱只是雙方的裁判員,只能評判,不能自己進來打。美國應國民政府之邀到中國參與此事,好像干涉別人的家庭事務,做的不好,就要飽受批評。因為打棒球的時候,雙方都不愿意被評判,可是沒有裁判員又打不起球來。所以執(zhí)行的事希望雙方都去做。

這個老人內(nèi)心傾向于國民黨,因為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比較接近,但馬歇爾還要盡量使自己保持中立。

在機場我父親見到了斯斯文文的張治中將軍,張將軍帶著一幅白手套,顯得尊貴而又彬彬有禮。他因為要趕去參加國民黨二中全會,所以只給記者們十分鐘提問時間。

父親回憶起周恩來對記者的談話顯得既有感情又頗為機智。他說:“我是民國九年被捕釋放后來到北平的,不久就到歐洲留學,算來離開北京已經(jīng)二十六年了。年輕時來北平只是在陸地做著淺薄的觀察,記憶中的北平美好壯麗,但這一次在空中觀察北平,感覺就不同了。凡事記憶中都比較美好,但再到舊日舊地去看,就比記憶中的要遜色了。一切事物都在前進,要想回到過去,實在是不可能的。

周恩來輕松懷舊的講話頓時拉近了與記者乃至國統(tǒng)區(qū)人民的距離。當有記者問起最近公布的整編軍隊的方案何以要遲到十八個月才能完成,周恩來很機智地回答:國軍如此龐大,怎能在短期內(nèi)使士兵復員。

父親回憶到這段經(jīng)歷,還很深情地說,我們黨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取得全國性的勝利,除去毛澤東運籌帷幄的雄才大略外,和有周恩來這樣的統(tǒng)戰(zhàn)和談判高手是分不開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