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投身革命參加反袁(1)

賀龍的非常之路 作者:顧永忠


1896年3月22日,即清朝光緒二十二年陰歷二月初九,賀龍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中。

父親賀士道,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除種地外,還做裁縫,為人忠厚。

母親王金姑,是土家族,原籍湖北省鶴峰縣太平鎮(zhèn)人,勤勞樸實,心地善良。

他們共生了七個子女。

長女賀民英(又名賀英、賀香姑),次女賀戊妹,三女賀三妹,賀龍排行第四,名文常,字云卿,四女賀滿姑,五女賀絨姑,次子賀文掌。

在賀龍出生的那一年,湖南發(fā)生了嚴重的水旱災害,湘西地區(qū)荒地千里,窮苦百姓背井離鄉(xiāng),逃荒討飯,餓死者不計其數(shù)。

王金姑生下賀龍后,因生活艱難,體弱多病,乳汁很少,祖母抱著賀龍向鄰居要奶吃。

所以,人們常說賀龍是“吃百家奶”長大的孩子。

由于連年災荒和地主剝削,賀龍一家在饑餓線上掙扎。

在賀龍長到五六歲這段時間里,他沒有穿過一套新衣服,也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

從小聰明懂事的賀龍,深得祖父母的疼愛,對他寄予期望,并設法加以培養(yǎng)。

為此,祖父給他又取了賀平軒的學名,曾改名賀振家,希望他能成大器,振興家業(yè)。

當賀龍年滿5周歲后,祖父和父親想方設法把他送進了本族辦的名為“崇先學堂”的私塾學校。

學校設在賀氏祠堂內(nèi),在祠堂內(nèi)陳列著賀氏祖先們用過的寶劍、刀槍和頌揚他們的事跡。

其中有幾位先人的事跡對賀龍的思想和后來的成長有較大的影響。

曾祖父,賀廷宰是位秀才,滿腹經(jīng)綸。

他開辦學堂,從事教育工作,熱心公益事業(yè),帶頭變賣自己田產(chǎn)作修橋經(jīng)費,深受族人和四鄰八鄉(xiāng)人們的尊敬;堂曾祖父賀廷璧,武藝超群,俠肝義膽,富有反抗精神。

洪秀全率領太平天國的軍隊打到湖南,攻下常德,賀廷璧率眾響應,在洪家關一帶召集了數(shù)千人,一舉攻下桑植縣城,將縣令斬首示眾,并開倉放糧,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后來,他又同大庸縣的起義農(nóng)民會合,同清軍戰(zhàn)斗了兩年多。

清朝廷派大軍鎮(zhèn)壓,賀廷璧等三十多人被捕,以謀反罪判死刑。

在臨刑的那一天,他視死如歸。

妻子劉氏為不讓丈夫這顆英雄的人頭落地,她跪在丈夫面前,把劊子手砍落丈夫的頭兜在衣襟里。

從此,“賀廷璧聚眾造反,劉氏女仗義兜頭”的故事被廣為流傳。

賀龍非常崇敬這位先人;祖父賀良仕,是一位武舉人,武功很好。

他淡泊名利,不與官府豪紳同流合污,生活儉樸,繼承父志,熱心公益,“變產(chǎn)負債”繼續(xù)修洪家關橋,贏得了族人和村民的尊敬。

由于接受了前輩優(yōu)秀品德的傳統(tǒng)教育,特別是受祖父母和父母優(yōu)秀品質的影響,賀龍從小養(yǎng)成了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樂于助人的好品德。

他最憎恨剝削窮人,欺壓良善的土豪劣紳和貪官污吏。

在賀氏私塾學堂讀書的學生中,有富人子弟,也有窮人家的孩子,雙方常常發(fā)生矛盾和沖突。

賀龍年紀雖小,但很講義氣,愛打抱不平,窮人家的同學受到富家子弟欺侮時,他總要出來相助,所以小伙伴們都服他。

但先生總是偏袒富家子弟,對賀龍態(tài)度越來越壞,經(jīng)常無端找碴兒進行責罰。

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賀龍堅持讀了兩年左右。

后來,因不堪歧視和侮辱,被逼離開學校失學了。

他輟學以后,就在家勞動,上山砍柴,割草放牛,下地干活,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人間冷暖,使他比較早地成熟起來。

1905年,桑植縣遭到水災,莊稼幾乎顆粒無收。

有一天,9歲的賀龍跟父親賀士道一起進縣城去買“義倉”平糶米。

這是由官府出售的帶有賑濟性的平價米,許多農(nóng)民爭相去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