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求恩遺囑:“照相機”(3)

飛向自由的一粒沙 作者:沙飛


1939年1月,在平山蛟潭莊,沙飛和羅光達舉辦《敵后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攝影展覽》。這是解放區(qū)舉辦的第一次攝影展,也是第一個抗戰(zhàn)照片街頭展,照片基本是沙飛拍攝的,白求恩也來觀看。當白求恩看到他創(chuàng)建的而被日寇炸毀的模范醫(yī)院由沙飛留下了完整的照片資料時,非常高興。

黃土嶺戰(zhàn)斗八路軍殲滅了來犯之敵一千多人后,敵人又調集大批部隊增援報復。當時,設在唐縣孫家莊村頭小廟內的前線手術隊中白求恩大夫正在為傷員做手術。吳印咸、羅光達拍攝了白求恩在小廟搶救傷員的照片,就是在這次搶救傷員時,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轉為敗血癥,醫(yī)治無效。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縣黃石口村不幸去世。沙飛悲痛萬分,他星夜馳馬去向戰(zhàn)友告別,并拍攝了白求恩的遺容。11月21日,晉察冀邊區(qū)隆重舉行了白求恩追悼大會。沙飛拍攝了大會的整個過程。

在白求恩的靈堂里,排放著白求恩致聶榮臻的遺書。在這份遺囑中,白求恩寫道,他最珍愛三樣物品:一件是一架從延安帶來的放大機,把它贈送給司令部攝影科;還有一件是一架行軍床,指定送給聶榮臻司令;還有就是“照相機給沙飛”。

1940年1月5日,白求恩的遺體安放儀式和追悼大會在河北唐縣軍城舉行。當日,漫山遍野站滿了前來為白求恩大夫做最后告別的人們,萬人慟哭,非常感人。沙飛也趕到現場進行了拍攝。

為了紀念白求恩,晉察冀軍區(qū)衛(wèi)生學校被命名為白求恩衛(wèi)生學校,衛(wèi)校附屬醫(yī)院被命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白求恩為八路軍培養(yǎng)了許多醫(yī)務人才,而白求恩衛(wèi)校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在抗戰(zhàn)時集中了一大批當時的精英,如留學日本的病理學博士殷希彭、內科專家陳淇園、微生物學教授劉璞、印度援華醫(yī)療專家柯棣華等等,他們?yōu)榭谷諔?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沙飛為白求恩衛(wèi)校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照片。

1940年11月,沙飛在唐縣軍城舉辦了“紀念我們的國際朋友白求恩攝影展覽”,展出了沙飛、吳印咸、羅光達等人拍攝的白求恩照片50幅。還展出了白求恩的作品28幅。

在1942年7月7日出版的《晉察冀畫報》創(chuàng)刊號上,沙飛精心編輯了一組“紀念國際反法西斯偉大戰(zhàn)士諾爾曼?白求恩博士”的專題攝影報道,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白求恩的緬懷之情,也表達了他對異國戰(zhàn)友的深切懷念。當時放大照片用的就是白求恩送的放大機。

1945年4月,《晉察冀畫報》第八期登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0幅照片全部是由沙飛拍攝的。

白求恩贈送給沙飛的那臺萊丁娜相機,沙飛一直帶在身邊,當作心肝寶貝一樣。用這架照相機,沙飛在以后的日子里拍攝了許多非常重要的照片,去繼續(xù)實現白求恩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遺愿,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影像資料。沙飛帶著這架照相機,一直到生命的終結。

沙飛去世之后,白求恩贈送的照相機由其長子保存。1958年,沙飛家人將該照相機捐贈給成立不久的中國攝影學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