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石油地緣政治大重整(4)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劉鋒


有不少人將國際社會近幾年發(fā)生的各種亂象與戰(zhàn)爭聯系起來,貨幣戰(zhàn)爭、糧食戰(zhàn)爭、石油戰(zhàn)爭等新詞匯、新思維也是不絕于耳,甚至還有人斷言次貸危機是美國主導的一場驚天陰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質疑未嘗不合乎情理。美國打贏了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zhàn)爭,輸了的卻是全世界。全球許多國家,即使再遠離戰(zhàn)場,再逃避紛爭,也都在這兩場戰(zhàn)爭中不同程度地受損。高昂的戰(zhàn)爭開銷令美國納稅人瞠目結舌,但最終的結局卻是由全世界埋單,這就是國際油價暴漲、次貸危機爆發(fā)的內在邏輯。換句話說,美國通過貨幣貶值、石油漲價、推銷次貸等一系列變本加厲的手段 “搜刮”了全世界,最終來填平兩場戰(zhàn)爭留下的巨額虧空,也包括美國人多年來寅吃卯糧所欠下的部分債務赤字。假如事實真相確實如此,那與其說是陰謀,更不如說是陽謀。因為這些謀略并不算太新穎,美國先前用石油武器打擊前蘇聯,用匯率武器重創(chuàng)日本,想必世人對此并不健忘。只不過美國這次布下的棋局太大、太深奧,大多數人看不懂,更看不遠罷了。因而才會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被眼花繚亂的表象蒙蔽了雙眼。

借助這一系列陽謀,美國在“自殘”的同時,順道也“殘害”了俄羅斯、中國、歐盟等強勁的對手。這看起來不是“共贏”而是“共輸”的下下之策。但國際政治爾虞我詐、紛繁復雜,遠甚于我們的想像。此外,國家層面上的利益之爭本來就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比拼的不僅是打擊對手的能力,更包括抗打擊的能力。更直白地說,就是打別人的同時,也能挨住別人的打?;蛟S這也可以看作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另類解讀吧。

對于“桀驁不馴”的伊朗現政權,美國一直有著武力打擊的政治考量,軍事戰(zhàn)略上也多有準備。但美國之所以遲遲未采取行動,一方面在于美國投鼠忌器,對開戰(zhàn)后的局面掌控上存有顧慮;另一方面在于多方力量的制衡,尤其是俄、中兩國明確的反戰(zhàn)態(tài)度。至于未來美國是否會變換方式,邀請其“中東代理人”以色列來打頭陣解決伊朗問題,還是利用伊朗國內的宗教派系之爭,在體制內部培植代理人,這些都只是具體的戰(zhàn)術問題了。美國“馴服”伊朗的大戰(zhàn)略是一貫的,打擊伊朗是遲早的事,不會隨白宮政府的更迭而改變。而從美國的對立面,伊朗的角度來看,伊朗之所以排除一切紛擾,執(zhí)意開發(fā)核設施,正源于其潛在的疑慮和危機感,這種憂患意識銘刻于心,實難消除,旁觀者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或許只有處于漩渦中心的伊朗才能切實體會得出。

上一輪的國際石油期貨超級牛市始于美伊戰(zhàn)爭的槍聲。無獨有偶,新的美伊戰(zhàn)爭(美國-伊朗)或者將會開啟新一輪超級牛市的序幕,美國龐大的戰(zhàn)爭開銷或者再次要尋找到埋單者。如果美國又一次勝利,那么則意味著美國對全球石油資源的掌控與布局基本完成。美國馴服伊朗之日將是石油能源中心從中東全面轉向美國之時。全球石油資源的爭奪看起來就是這么殘酷。石油政治的邏輯準則已經與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別無二致,本質上都是我為刀俎、人為魚肉的生死對決。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四面出擊,俄、中、日等全球大國會無動于衷,甘受美國的掌控嗎?答案不言而喻。

石油并不是唯一的能源中心,新的戰(zhàn)場已經開辟。

封底語:

隨著美、日等國可燃冰試驗開采工作的大范圍鋪開,可燃冰的商業(yè)化利用已經指日可待。

--加拿大國家科學院(NRC) 盧海龍

氣候變暖是全球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二氧化碳的海底封存是一種有效地應對之道。

--日本產業(yè)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 西尾匡弘

當清潔發(fā)展成為全球社會的共識時,應對氣候變暖會逐步深入人心,成為各國的自覺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DM執(zhí)行理事會 梁春嶼

全球的天然氣時代正撲面而來,可燃冰的商業(yè)化開發(fā)就是為加速這一趨勢而吹起的勁風。

-- 俄羅斯科學院(PAH) 庫茲涅索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