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1)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劉鋒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

人類使用的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所謂一次能源,指的是可以直接從自然界采集利用的能源,這既包括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也包括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由于是經煤炭、水力等一次能源轉化而來,因此被稱為二次能源。從一次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18世紀的能源革命,是以煤炭代替薪柴,蒸汽動力代替人力、畜力的革命,這造就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輝煌,蒸汽機的發(fā)明成為其標志。19世紀開始的第二次能源革命,是以石油代替煤炭的革命,以內燃機的發(fā)明為標志。內燃機的發(fā)明提升了人類交通工具的動力性能,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航空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人類的足跡由此遍布了地球空間。21世紀的能源革命既是一場全面替代石油的革命,又是一場能源利用新技術大行其道的革命,清潔能源和高效能源的概念要被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重視,氫能、太陽能的大規(guī)模利用將使人類向更遙遠的外太空進發(fā)。這場能源革命,其意義足以比擬歷史上任何一次能源替代過程,許多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這個時代的脈搏是什么呢?兩個字:變革。變革就是我們當今這個世界的主旋律。那么我們這個時代亟待變革的領域有哪些呢?能源領域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場觸手可及的新能源革命因而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新能源--經濟增長新引擎

源自美國的這場次貸危機與經濟發(fā)展周期有關,但從經濟布局上看,與之前美國的產業(yè)導向也有不小的關系??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變革與進步對經濟帶來的刺激作用往往十分顯著。二戰(zhàn)后的科技大發(fā)展使得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保持了幾十年的繁榮。上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經濟增長乏力,衰退跡象明顯表露的關鍵時刻,克林頓政府適時調整了產業(yè)導向,搭乘了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快車,從而激發(fā)了美國經濟的新活力。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在美國硅谷紛紛崛起,美國由此享受了長達十年的經濟繁榮,同時也帶領全球一起邁入了信息社會。隨后,生命與基因技術、納米技術等也被寄予極大的厚望,被作為新的增長引擎加以培育,但不幸的是無功而返。由于缺乏一個具有帶動優(yōu)勢的產業(yè)群崛起,互聯(lián)網泡沫后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經濟相對表現疲軟。這時,大力發(fā)展金融業(yè)和房地產業(yè)成為了新政策的首選。而相關政策的導向結果十分突出,美國經濟在金融業(yè)、房地產業(yè)創(chuàng)造繁榮的高速軌道上一路飛奔,直至2007年出現危機?,F在看來,短期內金融業(yè)和房地產業(yè)想再次成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已經不可能了,這兩臺引擎估計要熄火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敢再為其加油了,否則更危險。

經濟危機的破壞力是極其巨大的。但如果一分為二的辯證來看,危機的發(fā)生也并非一無是處。經濟危機就像荒原上的野火,一場大火燒掉一切,無論是動物和植物,還是舊有的生態(tài)秩序。但當灰燼散盡之后,新的生命氣息又會開始萌動。無論是信心,還是新興的產業(yè)和機會,都會像更多更頑強的野草一樣,倔強地重新生長起來。這便是中國人所強調的“危中有機”的道理,從危機中積極地看待問題,有時破壞未嘗不是建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