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風雨中的人開啟一道門

生活,別來無恙 作者:《讀者·原創(chuàng)版》雜志社


文_魏得勝

羅馬城剛出現(xiàn)在歷史上的時候,其居民不過數(shù)千。城市雖小,但有堅固的城墻,里面的人御敵是足夠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外的那些拉丁部落,他們沒有任何屏障可以御敵。因此,拉丁部落經(jīng)常受到外敵急風暴雨般的攻擊,人們只好四散逃命,其中大部分人逃到了羅馬城下。城里的人看到眼前那背井離鄉(xiāng)、妻離子散的凄慘景象,便毫不遲疑地伸出援手,打開城門,讓拉丁難民到堅固的城里來避難,一顆顆落魄的心就這樣被安頓下來。待敵人退去,拉丁人回到他們破碎的家園,常常感念羅馬人的仁慈與寬厚,并逐漸意識到,和強大的羅馬人交好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不同的文化背景,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故事。假如把上面的故事放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羅馬人就是拉丁人的大恩人,拉丁人就要無條件地臣服于羅馬人。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詞叫“藩屬”,就是用來表達這種關系的。我們來看看羅馬人是怎么做的。他們?yōu)轱L雨中的拉丁人開啟了一道求生之門,卻并沒有以此為籌碼,讓對方無條件地臣服,而是與拉丁部落協(xié)商,簽署了一個攻守同盟協(xié)議,規(guī)定如一方遭受敵人攻擊,另一方有義務救助。這種攻守同盟協(xié)議,清楚地表達了協(xié)議雙方的平等關系。

公元前4世紀,野蠻的高盧人占領了羅馬。這時,攻守同盟協(xié)議發(fā)揮了作用,拉丁部落的軍隊在羅馬城外包圍了高盧人,并切斷了敵方的糧食給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高盧人堅持了7個月后,被迫撤軍。還是同樣的事,假如是在東方,無條件臣服的一方,一看宗主國陷落了,不要說去救助,不落井下石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簽署了攻守同盟協(xié)議的羅馬人和拉丁人就不一樣了,同盟之間是平等的,利益與風險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依靠這種相對牢固的同盟關系,羅馬人才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展到城墻以外的鄉(xiāng)村地區(qū),進而在此后的150年間,羅馬這個小小的城市共和國,一舉成為地中海周圍幾乎所有土地的主人。而這輝煌,就是從羅馬人給風雨中的拉丁人開啟避難之門開始的。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為風雨中的人開啟一道方便之門的時候,別人也在用一雙看不見的手,為你打開另一道方便之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