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虛榮心的滿足,離不開獨特的時代和區(qū)域背景。在一個高官畏懼媒體的時代和區(qū)域,沒有哪個記者會無聊地炫耀這種虛榮。
平視的目光和心態(tài)
法拉奇在采訪中怒斥過卡扎非。我沒法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就我獨家專訪高官政要的情境而言,我始終提醒自己用平視的目光待人。事實上,他們也是以平視的目光和心態(tài)接待記者的。
“平視”,是與俯視、仰視相對應的,它是一種目光,也是一種心態(tài)?,F(xiàn)實中,我們面對采訪對象的目光和心態(tài),就像一個世俗的店小二,已經(jīng)習慣了看人下菜碟。采訪高層時,我們仰視他們,采訪底層時,比如犯罪嫌疑人,我們俯視他們。
有一回,無聊的時候,我查看了媒體關于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原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邱曉華的報道,深感一個高官千萬不能成為階下囚。別的不說,媒體記者報道他們的目光和心態(tài),從諂媚到蔑視,不過一步之遙。
我記得《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副主編李鴻谷曾經(jīng)為我的《南平寓言》寫過一則書評,講述過不懷偏見的態(tài)度,進一步討論的時候,他說到了“平視”。鴻谷是第一個將“平視”一詞領進我的新聞世界的人。他說過,我就牢牢記住了。
1999年春天,彼時在《合肥晚報》做記者的我,被派到黃山市采訪,報社希望我能跟當?shù)氐恼賳T接洽上,可我徘徊了兩天,沒敢敲開市長辦公室的門。這跟我們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有關。官員的威風凜凜甚至于不講道理,讓我們從小就對官員養(yǎng)成了高高仰視的敬畏心。
長大了,我們恰巧遇到腐敗官員前赴后繼接連落馬的時代,我們對官員的心理又多了一重蔑視。
先是不敢,繼而是不愿,接著是不敢加上不愿,致使剛出道的我未能敲開市長的門。其實,何必呢?我們是記者,我們是去采訪,又不是去上訪,不是干什么違法的事情,也沒有人規(guī)定我們不可以去,我們?yōu)槭裁淳筒桓胰ツ??如果說蔑視,更是要不得,我們是記者,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上優(yōu)越于官員的人,又憑什么蔑視他們呢?
不管是什么樣的心理,總之是一種分別心,因為缺乏平等心,我們就不能以平視的目光和心態(tài)對待我們試圖采訪的官員。因為不能平視,我們就難得去聯(lián)系,懶得試一試。記得我跟一個新聞界的朋友說要專訪李金華,他懷疑是否行得通。我又征詢了另外一批人,好像沒有一個人支持我,都認為采訪國務院組成人員有難度。我說,他不是接受過央視的專訪么?他們說,那是央視,你是什么,你是《南方周末》,和他下屬的新聞處長是一個級別的。你們過去不是沒有試過,結果是,你們沒搞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