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年,解縉得到了一個入京奏事的機會,這對一個謫臣來說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在此期間解縉竟然做了一件極不明智的事,徹底斷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解縉抵京時,正遇成祖北征未歸,作為東宮舊人的他竟然不知避嫌,私自去拜見了太子朱高熾,爾后也不等皇帝御駕回京,就徑自回去了。一直苦于找不到機會的朱高煦趁機出手,待皇帝回京立即報告了此事,告發(fā)解縉“伺上出,私覲太子,徑歸”,實在有失做臣子應(yīng)有的禮儀。朱棣聞訊果然極為震怒,猜疑解縉有結(jié)交太子,圖謀不軌的企圖,但對要不要逮捕解縉尚在猶豫之中。此時的解縉正在回返途中,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場風暴正從京師向自己逼近。他偕同檢討王偁到廣東地面后,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本來朱棣大概已差不多忘了這個小小的謫臣,奏疏一上等于是提醒了他,憤怒的皇帝急下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
解縉在詔獄遭到了嚴刑拷問,根據(jù)他的部分供詞及調(diào)查,這個所謂的案件還牽連進了大理丞湯宗、宗人府經(jīng)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纮、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等多名中高級官員,其中李貫、王汝玉、朱纮、蕭引高等人都在嚴刑拷撲之后瘐死獄中?;仡欁约簭牟抛拥介w臣再到囚徒的經(jīng)歷,解縉可能至此才明白過來,在皇家的眼里,自己連同外面那些風光一時的大臣們,都不過是隨意驅(qū)使的狗。用你是為了皇權(quán)永固,殺你也是因為這個政權(quán)已不再需要你,生殺予奪全在皇帝一己之私念。
他隨時準備著去死??墒沁@個世界好像把他給遺忘了。
五年過去了,到了永樂十三年(1415)正月,錦衣衛(wèi)紀綱向朝廷上報囚犯名單,朱棣在翻看時找到了解縉的名字,漫不經(jīng)心地說了一句話:“縉猶在耶?”
“縉猶在耶?”——這是一句語意曖昧模棱兩可的話,當皇帝自言自語著輕輕說出,那是表示一種關(guān)切,一種對生命意志的欽佩和贊許。當它加上重重的疑問語氣說出來,則透著一股刺骨的寒氣:他還活著?他怎么還可以活著?!
錦衣衛(wèi)紀綱親耳聽到了皇帝的這句話,他明白這話的意思,是要他在正月的這個大雪天里做一個劊子手:
綱遂醉縉酒,埋積雪中,立死。
時年,解縉四十七歲。
明史專家黃云眉考證說,修明史的寫到這一節(jié)時,征引的是王世貞家乘考引野史,在“縉猶在耶?”之后的幾句并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而是:“綱退而與縉對泣,沃以燒酒,埋雪中立死?!?/p>
像錦衣衛(wèi)紀綱這樣慘刻少恩的人,在殺解縉前還與他相對流淚,并且讓他死得像個堂堂正正的文人——在大醉中埋于雪地里結(jié)束生命——黃云眉說,“則獄之冤可知”。
冤與不冤,解縉已無語。這個以直諫著稱的才子,他的舌頭勞碌了一輩子,在漫天的飛雪中永遠地噤聲了。
夏
洪熙元年——正德十六年
(1425—1521)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唐?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