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軍威,振國力”。閱兵,可以集中展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反映一支軍隊的軍事實力。從共和國每次閱兵裝備的變化可以看見整體國力增長的“速度、力度和精度”。1949年10月1日舉行的開國大典閱兵,以步兵、騎兵為主,騎兵師有“紅馬連”、“白馬連”、“黑馬連”,騾馬拖拽著75毫米野炮,還有那令人難忘的“萬國牌”裝備,海軍只有兩個排面,空軍只有17架飛機。16400名受閱官兵中,技術(shù)兵只占3%,騾馬炮兵通過了天安門廣場。1954年國慶五周年閱兵,閱兵方隊所展現(xiàn)的武器裝備有了明顯的改善,技術(shù)兵種與非技術(shù)兵種的比例成了1:1,但主要武器裝備仍然是外國造。而到了1959年國慶十周年閱兵,參閱的武器裝備結(jié)束了依賴進口的歷史,“祖國自己制造的”成了當時的慣用語,技術(shù)兵種與非技術(shù)兵種的比例變成了3:1。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大閱兵,海軍、空軍以及裝甲兵、炮兵的方隊大大增加,表明人民軍隊的高技術(shù)軍兵種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有很大發(fā)展,尤其是在此次閱兵中,壓軸的導(dǎo)彈方隊首次露面即現(xiàn)鋒芒,“撒手锏”成為當時關(guān)注的中心,戰(zhàn)略導(dǎo)彈部隊震撼了世界。到了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大閱兵,高技術(shù)軍兵種已成為主戰(zhàn)力量:陸軍火力合成、快速反應(yīng)能力和技術(shù)含量明顯提高;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陸軍航空兵、舟橋兵等特種兵在陸軍所占比重已升至70%,參加閱兵式的90式坦克以及最新型的裝甲步兵戰(zhàn)斗車、多種新型武器裝備更是搶眼;海軍作戰(zhàn)艦艇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近30倍;空軍航空兵已擁有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空中加油機等多種機種;第二炮兵已形成遠中近配套的打擊能力和戰(zhàn)略威懾力,最新式東風31型遠程洲際導(dǎo)彈首次公開亮相,便威風八面。共和國五十周年的大閱兵,所映照出的不止是人民軍隊威武雄壯、勢不可當?shù)耐?,更反映出中國的?jīng)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在日益強大。
“鑄軍魂,慰民心”,閱兵莊嚴、威武、雄壯,可以大大振奮民族自尊心。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在《破陣子》詞中寫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泵鎸鹑说臍埍┖蛢春?,詞人心情激憤,更對斬將奪旗的英雄形象生出無限的向往,特別是那個“沙場秋點兵”,金戈鐵馬、激情澎湃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充滿了豪邁情感。閱兵一千,觀者數(shù)萬,兵者豪情,激昂四射,民心相悅,欲之為伍。閱兵的互動性,最能體現(xiàn)軍魂與民心息息相通,最能傳達軍威與尊嚴息息相連。在今天,當受閱的三軍驕子邁著矯健的步伐,雄糾糾、氣昂昂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時,觀眾無不歡欣鼓舞,無不賞心悅目,無不高聲喝彩:祖國真?zhèn)ゴ?,軍隊真英雄!有這樣的軍隊和裝備保衛(wèi)祖國,人民群眾有百倍的信心!
“展尊嚴,示禮節(jié)?!遍啽且粋€國家最隆重的慶典,是迎送賓客的最高禮儀。無論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無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還是棕皮膚,無論是漢語、英語還是拉丁語,無論持何種哲學、信仰,在禮儀方面,世人都有著共同的觀念:由士兵組成的直線加方塊的閱兵陣容,由莊嚴和神圣凝聚起來的閱兵陣容,高度展現(xiàn)著一個國家的軍隊素質(zhì)和文明水準,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尊嚴和司禮水準。我國是聞名世界的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坝信笞赃h方來,不宜樂乎”、“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我國傳統(tǒng)交際禮儀文化自成體系,閃爍著民族智慧的光芒。在今天,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我們更要講究禮儀、表示熱情、體現(xiàn)尊重。而在禮儀中,最能表達尊重、最能體現(xiàn)尊嚴的就是閱兵。當四海賓朋、八方來客面對莊嚴、肅穆、神圣的閱兵時,必將從中強烈地感受到中國人民那隆重、盛大而悠久的文化禮儀!
偉哉,大閱兵!
壯哉,大閱兵!
美哉,大閱兵!
那如雷霆滾滾的足音,那如彩虹華美的氣勢,那如排浪滔天的陣容……強大的人民軍隊既是在向祖國匯報,向人民展現(xiàn)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風貌,也是在向世界展示維護祖國安全統(tǒng)一、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決心和力量。
閱兵,是軍魂、國魂的展示,是國威、軍威的體現(xiàn),更是反映國家政治、軍事、外交戰(zhàn)略主張的窗口。共和國的歷史告訴我們:閱兵,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是一句無聲的宣言,是一段濃縮的歷程。
曾經(jīng),飽經(jīng)風霜的天安門,像一位歷史老人,見證了109年前的一次閱兵。瘋狂的八國聯(lián)軍的鐵蹄踐踏了金碧輝煌的京城,將大炮架在了正陽門上,2900多名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竟在曾經(jīng)的皇宮里舉行了“閱兵”。那一幕是羞辱、是藐視、是炫耀,是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永遠揮之不去的痛!
如今,紅墻綠瓦的天安門,矗立在寬廣的閱兵道上,目睹著共和國和人民軍隊的日益強大,彰顯著一個偉大民族的振興!那氣貫長虹的大閱兵,披帶一路鏖戰(zhàn)風塵,伴隨一路奮進吶喊,讓無數(shù)將士激懷壯烈,讓無數(shù)志士情牽動容,讓整個民族感發(fā)興起!
2009年10月1日,將是共和國六十周年慶典,屆時天安門廣場將再次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人們完全有理由預(yù)測:這次閱兵,將是新中國成立后14次閱兵中最盛大、最高端、最精銳、最振奮的一次,也是更加值得期待的一次!
國慶六十周年閱兵的消息傳出,舉世矚目。人民軍隊的強盛和偉力,將像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在大閱兵中展現(xiàn)。共和國閱兵縱越六十春秋,人民軍隊的風采必然會在這次閱兵中演奏出華美樂章?;仡櫶彀查T前的歷次閱兵,我們會看到,歷次閱兵既是共和國以往歷程的一次總結(jié),更是共和國未來征途的一個新起點。那鏗鏘有力、一往無前的步伐,永遠表達著對國家繁榮的贊頌,對軍力強盛的追求。可以說,對天安門前的國慶閱兵,每一位軍人都有著慷慨激昂的熱情,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有著心潮澎湃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