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節(jié):向他人尋求心理幫助(8)

跟抑郁者聊天 作者:劉志鵬


阿龍貝克是美國著名認知心理治療專家,他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行為和情緒的中介是認知過程,不適應行為和不良情緒應從認知中去找原因。只有當認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來,進行正確合理的再認知,并有效予以調(diào)整,不良情緒和行為才會隨之得到改善。"根據(jù)以上觀點及劉女士的具體情況,醫(yī)生認為她比較適合認知治療。

之后,醫(yī)生向劉女士解釋了認知治療的常規(guī)含義,并對她的情況作了簡要的分析。給劉女士布置了以下幾個任務:回去后想想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最不滿意的事情是什么?什么可以讓自己感到挫???自己心煩和不安的是什么?認真思考,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并寫下來,在下次咨詢時帶來,這樣,第一次咨詢就此結束。

第二次劉女士再來的時候,主治醫(yī)生打算進一步強化她的治療動機,使其積極參與心理治療,從而讓劉女士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問題。醫(yī)生告訴她應該怎樣改變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確立正確的信念,還向她講解了一些認知治療中合理情緒療法的內(nèi)容。最后,醫(yī)生讓她回去認真思考自己的哪些想法是合理的,應該保留的;而哪些想法又是不合理的,應該放棄的。

一周后,劉女士第三次來咨詢時,她對自己一些不合理的,應該放棄的思維和信念有了一些認識,雖然已經(jīng)認識到了,但是,有些時候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醫(yī)生和她進行了關于自我肯定與認知的討論和辯論,讓她進一步正確認識到自己原先的不合理的信念。

之后,劉女士又來做了兩次咨詢治療,經(jīng)過四次的咨詢治療后,劉女士的情況有了明顯改變,情緒好了許多。

劉女士現(xiàn)在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過去有很多想法是不合理的、不正確的,而自己曾經(jīng)卻還被這些錯誤想法所困擾,了解了一些認知治療中合理情緒療法的內(nèi)容,并確定以后是絕對不會再這么想了。不過,劉女士還向醫(yī)生說道,當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心里還會感到空空的,不知道要干什么。醫(y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正?,F(xiàn)象,現(xiàn)在她對生活對自己有了正確的態(tài)度和觀點,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諸于行動。

之后,醫(yī)生還給她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要多進行體育鍛煉、多參與社會活動,比如可以每天晚上跳跳舞,閑暇時可以聽聽音樂放松一下;其次要主動與丈夫、家人多交流,在雙休日可以和丈夫及孩子到戶外去郊游爬山;最后是要正確面對現(xiàn)實、面對生活,形成理性思考的習慣,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要再去逃避。

劉女士表示有了新的認識,打算回去后再慢慢體會醫(yī)生的建議。一個月后,劉女士來電話向主治醫(yī)生表示感謝,說自己的抑郁癥已經(jīng)好了,還明確了以后的生活目標。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病理狀態(tài),它的特點是:與精神病相比,沒有幻覺、妄想癥狀;它伴隨有強迫癥、恐怖癥、焦慮癥等;對自我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極易產(chǎn)生情緒低落的反映。具體又分為內(nèi)源性抑郁癥和心因性抑郁癥。上述案例就屬于心因性的抑郁癥,是由于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和內(nèi)心矛盾沖突所致。

現(xiàn)在心理學界已形成共識:所有的抑郁癥患者都需要心理治療,這種心理疾病吃藥打針雖能緩解病情,但最終"心病還要心藥治"。美國的心理學家曾作過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際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患者比較有效,有效率為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科學的疏導、排除人們的心理障礙,早已是世界心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課題,并且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實際應用中,認知行為療法對于抑郁癥的治療的確是一種可行而又有效的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