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尊重孩子的隱私
莫莫走在上學(xué)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作業(yè)忘記放進書包里了,于是急忙往家跑。當他掏出鑰匙打開家門,看到媽媽正從自己房間里走出來,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莫莫走進房間去拿作業(yè),一推門,愣住了,他看到自己書桌的三個抽屜全部敞開著,自己的日記本、同學(xué)們送的生日禮物、賀卡亂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莫莫非常生氣地質(zhì)問媽媽:“你為什么翻我的抽屜?”
沒想到媽媽卻比他還生氣:“怎么了?我當媽媽的看看兒子的東西還有錯嗎?”
“可是你應(yīng)該經(jīng)過我的允許才能看!”莫莫也毫不示弱。
“小孩子有什么允許不允許?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好了,快去上學(xué)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莫莫說。
后來,莫莫把書桌上的抽屜都上了鎖,就連日記本都換成了帶鎖的。
一幅四格漫畫,配有這樣四句話:“你翻看了孩子的書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記”,“你拉開了孩子的抽屜”,“你也鎖住了孩子的心,請尊重孩子的隱私權(quán)!”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訴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lǐng)域、知識、情感都逐漸豐富起來,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漸漸關(guān)閉起來。然而,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秘密,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盡情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監(jiān)聽、偷看日記等。
如果父母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這往往會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這樣,父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原本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也就被父母破壞了。
報紙上刊登過這樣一條消息: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后,遭到爸爸的大聲訓(xùn)斥。原來爸爸趁女兒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寫給她的信。女兒非常生氣,說爸爸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記響亮的耳光懲罰了女兒的不敬。第二天,女兒失蹤了。若干天后,在離家50里處的河灣里,女兒的尸體被人發(fā)現(xiàn)了。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世界”。用賞識和尊重換取孩子的信任,讓孩子主動說出他的想法,這才是父母應(yīng)該努力達到的效果。
劉佳上五年級了,他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一天,他正在房間里寫日記,聽到有人敲門,“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