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jié):第八章 猗盧劉琨(2)

鮮卑帝國 作者:文韜


劉琨在軍事上毫無建樹,唯有"月夜奏笳退胡騎"成為他一生最經(jīng)典的一次戰(zhàn)役。公元311年,洛陽陷落,312年春,匈奴漢國的大軍兵圍晉陽,"為胡騎所圍數(shù)重,城中窘迫無計,"劉琨月夜登城,面對數(shù)萬匈奴騎兵發(fā)出一聲長長的清嘯,劃破清冷月光籠罩下的原野,"賊聞之,皆凄然長嘆,"劉琨中夜奏起胡笳,"賊又流涕?#91;欷,有懷土之切。 向曉復吹之,賊并棄圍而走。"劉琨成功的運用心理戰(zhàn),利用匈奴騎兵思鄉(xiāng)之情,奏胡笳以動之。使匈奴人心離散,軍心動搖,又不知城中的虛實,撤軍而走,晉陽之圍遂解。這其中有一半劉琨的功勞,也有一半拓跋部的功勞,匈奴人退走,實際上是害怕圍城日久,拓跋部來救援晉陽。

危難一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聽信善音律懂藝術的徐潤的讒言,殺掉生性亢直的奮威護軍令狐盛。在群雄爭霸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琨寵藝人殺豪杰大失人心。連他母親也看出來了,勸他不要殺將,"你沒本事,駕馭不了豪杰,只會把比你強的人除掉來保平安如何了得,這樣下去,連我都要跟你遭殃。"劉琨不聽,果不其然,令狐盛的兒子見老爹遇害,一怒之下投奔匈奴漢國,并把晉陽的虛實一一匯報給漢主劉聰,說雁門關的烏桓人謀反,劉琨去平叛,城中空虛,城里還有許多不滿劉琨的人。劉聰大喜,派兒子劉粲和令狐泥一道攻打晉陽。劉琨真的率精兵去雁門關,留守的太原太守高喬舉城投降,匈奴人不費一兵一卒占領晉陽,劉琨的父母均被殺害。

劉琨應該悔出腸子來,沒辦法跑到拓跋部哭訴,猗盧很夠義氣,聞聽大怒,起傾國之兵為劉琨報仇。二十多萬鮮卑騎兵殺向晉陽,劉粲為拓跋部氣勢所攝,焚燒輜重突圍遁走,拓跋騎兵隨后追擊,大敗匈奴,連斬數(shù)將,匈奴兵伏尸數(shù)百里。游牧民族喜歡打仗之暇進行捕獵來補充軍糧, 猗盧大獵壽陽山,陳閱皮肉,山為之赤,可見拓跋人的氣勢。劉琨自營門步入拜謝,固請進軍,他意氣用事,猗盧可不糊涂,對他說:"我沒有早來,讓你父母遭到殺害,實在是有愧?,F(xiàn)在并州已經(jīng)光復,我們遠道而來,士馬疲弊,不能再繼續(xù)前進了,劉聰不是一仗就可以消滅的。"猗盧知道劉琨不是什么將才,送給他一千多匹馬,牛羊各一千多頭和一百輛車后回師,把部將箕澹、段繁等留下來幫助戍守晉陽。

猗盧對他這個把兄弟仁盡義至,劉琨也對得起猗盧,先后上表晉廷封猗盧為大單于、代公,并割讓陘嶺(今山西省代縣西北句注山)以北的馬邑、陰館、樓煩、繁疇、崞五縣給拓跋部(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方數(shù)百里)。晉陽之戰(zhàn)后,劉琨更是上表朝廷再為猗盧請功,長安的晉愍帝小朝廷封猗盧為代王,猗盧正式受封稱王,拓跋代國的雛形由之形成,兩人之間的關系達到最頂峰,二人秣馬厲兵,準備聯(lián)合進攻匈奴漢國。他們策劃率十萬騎兵西進,派人聯(lián)絡晉廷,讓晉軍從蒲坂東渡,東西夾擊,欲在匈奴漢國都城平陽(在今山西省臨汾市)會師。

公元313年對于大晉國來說是軍事形勢最好的一年。雖然在這一年晉懷帝司馬熾被劉聰毒死于平陽,恰恰說明此時匈奴漢國的心虛。311年司馬熾被俘,劉聰封他為光祿大夫,第二年又改封會稽郡公,儀同三司,并將自己寵信的小劉貴人賜給他,以示自己寬大的胸懷。然而隨著匈奴漢國軍事上的失利,司馬熾的好日子為時不多了。

漢國的領土僅僅局限于今天的山西南部,太岳山麓兩側,漢國的兩員大將劉曜和石勒各自率兵在關中(今陜西)和趙魏地區(qū)(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作戰(zhàn)。晉朝在關中地區(qū)的軍隊經(jīng)過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屢敗劉曜的匈奴軍。江淮地區(qū)的司馬睿將石勒趕過黃河,幽州刺史王浚派出鮮卑段部的軍隊攻打石勒,石勒的處境非常的窘迫。匈奴的主力又在晉陽遭受失敗,形勢一片大好,所以劉琨提出消滅匈奴漢國的建議,得到了長安諸將的強烈支持,他們擁立晉武帝司馬炎的孫子年僅十四歲的司馬鄴為首領,意圖迎回晉懷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