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最好的自己(2)

中國男孩心理成長枕邊書:通往真正男子漢之路的密碼 作者:滄浪


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像周星馳那樣,無論你身處何方,都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更沒有去和別人攀比。成功不可復制。關鍵是如何在最平凡不過的生活中,演繹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因為,在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自己來說,“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從實際出發(fā),從自己出發(fā),根據(jù)個人不同的自身條件“量身定做”,而不是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不切實際的事情。做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樹立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就需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guī)劃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遺憾。 

“天生我才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斷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質,超越自己,讓自己這塊金子發(fā)光! 

有兩個小男孩,他們從小就是好朋友。

他們兩個,一個喜歡彈琴,想當音樂家。而另一個則愛好繪畫,想當美術家。 

突然有一天,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想當音樂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聾了;想當美術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夢想變得遙不可及,這讓兩個孩子非常傷心。他們痛哭流涕,埋怨命運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們身邊經過,知道了他們的怨恨。

老人走上前去,先對耳聾的孩子比畫著說:“雖然你的耳朵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

接著,老人又對眼瞎的孩子說:“盡管你的眼睛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為什么不改學彈琴呢?” 

孩子們聽了,心里一亮。他們擦干眼淚,開始了新的追求。 

說也奇怪,改學繪畫的孩子,漸漸地,感到耳聾反而更好,因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囂的干擾,使精力高度專注;改學彈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覺得失明反倒有利,因為,他能夠免除許多無謂的煩惱,使心思無比集中。 

果然,耳聾的孩子后來成了美術家,而眼瞎的孩子則成了音樂家,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里獲得了成功。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極其燦爛的過程,對于世界來說,我們只是一個過客,而要做怎樣的過客、過怎樣的一種生活、擁有快樂還是悲傷,則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抉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差異的,就好比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人的素質都不相同: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長處也各不相同,但每個人如果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那么,他就是最好的。

故事里的男孩確實是比一般人多了許多坎坷,少了許多機遇。但是,消沉并不能帶來益處,只能讓你備受煎熬。相反,如果你走出漆黑的屋子,站在大地上感受頭頂上明媚的陽光,那么,屬于你的那顆心會溫熱起來。雖然你的眼睛無法看到,你的耳朵無法聽到,但你的心臟仍然在跳動,你有健康的軀體,你有鮮活的靈魂——你并不是一無所有,只是缺少了一點堅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