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上看,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質(zhì)疑聲、責難聲和打壓聲也隨之而起。過去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發(fā)展并沒有給過我們接受這種挑戰(zhàn)的機會。現(xiàn)在面對世界文明的質(zhì)疑,中國不但要向世界提供更加豐富的物質(zhì)成果,而且要向世界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成果,創(chuàng)造強大的精神體系和文化體系,用中國文化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思想影響世界,用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思考、分析和回答人類遇到的新問題。同時,努力引導各國對華政策取向和國際涉華輿論,努力引導民眾理性看待我國與世界的關系,防止“未強先傲”思想和狹隘民族主義滋長,讓東方文化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
這里,再舉一個例子。2010年8月轟動世界的智利52礦難救援,圣何塞銅礦33名礦工被困700多米深的井下長達69天,最終全部獲救,使全世界對智利刮目相看,也再一次見證了文化的力量,給我們以多方面的深刻啟示。首先,應對重大災難事件和自然災害,政府的領導作用不可或缺。8月5日礦難發(fā)生后,智利政府立即承擔起救援受困礦工的工作。智利武警、軍隊、消防人員以及政府各級部門聯(lián)合行動,展開救援。智利總統(tǒng)皮涅拉8月7日緊急中止對哥倫比亞的訪問,趕赴銅礦現(xiàn)場,慰問33名受困礦工家屬并監(jiān)督救援工作。與此同時,智利當局組織了分工明確、業(yè)務專業(yè)、各司其職的救援團隊。智利當局還邀請美國航空航天局一個專家小組,借助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經(jīng)驗,為受困礦工在空間狹小、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保證生活質(zhì)量提供借鑒。其次,智利銅礦成功應對災難事件的關鍵要素,是預先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和設施。在此次事故中,井下緊急避難所對于礦工在救援人員實施救助前延續(xù)生命起到了關鍵作用。礦工們在被確定受困位置之前的十幾天,只能依靠避難所儲存的食品維持生命,每人每48小時可以吃兩湯勺的罐頭魚、半片餅干和半杯牛奶。如果當初礦業(yè)公司沒有遵守井下應急機制的要求準備好這些設施和物資,受困礦工很可能等不到救援到來的那一天。第三,礦工們在災難來臨之時,依靠健全和優(yōu)良的素質(zhì),積極展開自救也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因素之一。事故發(fā)生后,33名礦工自發(fā)組織起來,積極與地面救援人員取得聯(lián)系。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礦工擔當了領導者的角色,他指揮大家用一輛汽車的蓄電池為頭燈充電,用手頭的機器尋找水源。在耐心等待救援的同時,礦工們還積極協(xié)助救援工作。一名叫約翰尼?貝利奧斯的礦工成了井下的臨時醫(yī)生,他負責為其他礦工抽血和采集尿液樣本,再通過專門傳遞設備送到地面上的醫(yī)生手中。另外,在挖掘過程中,礦工們還幫助清理井下的碎石。盡管井下困難重重,但在確定被營救人員順序時,礦工們都爭著最后一個出井。心理專家指出,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和冷靜的頭腦保證了礦工們能夠在救援人員到來前和施救過程中,盡可能地延長生命。第四,回望兩個月的救援過程,高新技術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到營救過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機和“膠囊”搭載艙,小到安慰礦工心靈的投影儀和滅菌銅纖維短襪,這些高新技術產(chǎn)品在幫助援救礦工的同時,也保證了他們在井下的生活質(zhì)量。為了給礦工運送食品和藥品,營救人員還設計了一種名叫“白蘭鴿”的救援器材。這是一根5英寸長的空心圓柱,工作原理類似于氣動導管。救援人員向“白蘭鴿”中裝入補給品,然后通過通風管送到礦工避難處。在整個救援過程中,細節(jié)的完善無疑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石。為了保證受困礦工的身體健康,來自美國的營養(yǎng)師制訂了特殊的食譜,限定礦工每人每天攝入的熱量不超過2200卡路里;救援人員為礦工提供了用滅菌銅纖維制造的短襪,以防止感染腳氣;由于長時間未見陽光,礦工出井時都會戴上一副造價450美元的太陽鏡以保護眼睛。
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怎樣使文化建設成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一環(huán),怎樣把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落實到從國家決策到基層的每一項具體工作之中,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