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熱量,就是不依靠中間的傳遞物質(zhì),直接傳到地球上來的。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有1億5千萬千米之遙。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沒有原子和分子可以幫助傳達太陽的熱量。
像這樣傳遞過程中沒有其他物質(zhì)參與的過程,叫做“輻射”。
我們的身體中每一天也都發(fā)生著輻射。我們待在朋友的身邊,就能感到來自他的熱量;即使你不用手摸他,不和他臉貼臉站在一起,仍然能夠感到他的體溫。另外,我們站在爐子旁邊的時候,會感到爐子的熱量。沒有人為了感覺到熱量,用屁股坐到爐子上面的,只要我們靠近火爐,就自然會感受到它的熱量。這些過程,都是熱的輻射。
溫度不是熱
原子的運動產(chǎn)生了熱。原子運動越劇烈,產(chǎn)生的熱能就會越多。物體就會越來越熱。但是,我們該如何測量原子運動到底產(chǎn)生了多少熱量呢?難道要把手伸進滾燙的水里嗎?那樣的話我們的手一定會被開水燙傷的。
想要測量原子運動產(chǎn)生了多少熱量,可不能每次都用手去試,除了安全的問題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每個人對溫度的感受不同。有的人把手放進很熱的水里,都不會感到燙,而有的人即使放在不那么熱的水里,也會熱得受不了。那么,我們到底應(yīng)該相信誰的感覺呢?因此,光靠我們的身體,是無法測量準(zhǔn)確的熱量的。
于是,人們發(fā)明了“溫度”。人們很容易將溫度和熱混為一談。其實,溫度不是熱,溫度是衡量物體的冷熱程度的。在我們生活中,測量溫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距離用尺子測量一樣,人們?yōu)闊崃恳苍O(shè)計出一把“尺子”,這就是溫度計。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里面的液體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銀。熱脹冷縮是指在溫度升高時,物質(zhì)的體積會變大;在溫度降低時,物質(zhì)的體積會變小。
1742年,瑞典的攝爾修斯將一個大氣壓下(大約就是我們平時生活的狀態(tài))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零度,將水沸騰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他在0度和100度中劃分出100個單位,采用相同的刻度表示,這樣就可以輕松地來測量物體的熱量了。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攝氏溫度。人們用攝爾修斯名字的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攝氏溫度的單位。而德國的科學(xué)家華倫海特,將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和沸騰的水的溫度劃分成180等分。這是另一種表示溫度的方法,叫做華氏溫度。華氏溫度用字母“F”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