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酒漢的遺囑
鄭泉這個醉貓,臨終前告訴他的朋友說:"必葬我陶家(注:做陶器的人家)之側,庶百歲之后,化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吳志),鄭泉的遺囑,希望骨灰變成泥巴,讓百年之后制陶的人把它揑成一個酒壺,這才不愧是個真正酒漢!如果我的朋友--工藝美術家韓美林揑的其一個酒壺,確實用的是鄭泉骨灰的料,那么,我一定由他討來,轉贈給楊憲益記。不過世界上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保不定百年之后,陶家挖了鄭泉的骨灰,卻揑了個尿壺,……
六、張公吃酒李公醉
《遇齋閑覽》有一段故事:"郭朏有才學而輕脫。夜出,為醉人所誣。太守詰問,朏笑曰:'張公吃酒李公醉者,朏是也'。太守因會作《張公吃酒李公醉賦》,朏爰筆曰:'事有不可測,人當防未然。清河文人,方肆杯盤之樂;隴西公子,俄遭酩酊之愆……'守笑而釋之"。張公喝酒李公醉,是古時候一句俗話,郭朏好端端被醉人誣告他喝醉闖禍,當然是無妄之災,幸好這太守也是個書呆子,叫他做一篇《賦》就放走了。大革文化命的年頭,被誣的很多,你越是掉書袋,越是引用經(jīng)典著作據(jù)理力爭,你就越倒霉,畢竟玩弄政治的像這位太守那樣的人少。至于郭朏那首《張公吃酒李公醉賦》的開頭兩句,倒是耐人尋味的。
七、白居易的《勸酒詩》
自古及今,似乎詩和酒的關系特別親切,以酒為題材的詩,真是罄竹難書。陶淵明是較早的一位酒詩人,李白更不必說,據(jù)郭老的考證,杜甫也是個酒鬼(當然,他的《酒中八仙歌》不會把他自己寫進去。),我倒是喜歡白居易的《勸酒詩》:
勸君一杯君莫辭,為君兩杯君莫疑,
勸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
心中醉時勝醒時;天地迢迢自長久,
白兔赤鳥相越走。身后堆金掛北斗,
不如生前一杯酒!
地球永遠轉動,人的壽命短促,把短促的壽命浪費在鈔票追求上,"身后堆金掛北斗"圖個啥?!我近來雖然一點酒都不沾唇,但"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時勝醒時"的酒徒心情,卻是能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