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大眾而言,不論情愿還是不情愿,競爭總是無所不在。競爭通常由兩種情形造成:資源不足造成的競爭,以及為維持現(xiàn)狀而進行的競爭。
來看看我們面臨哪些自覺不自覺的競爭。
大多數(shù)人傾向于擁有一份壓力不大的工作,高薪,工作內容有意思,那么其實現(xiàn)幾率如何呢?時光倒退20年,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高考錄取率大概是8%——當年的大學生因此被冠名以天之驕子——而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被放大了10倍。數(shù)字是最客觀的,80%的高考升學率的背后有兩個事實——高校已經營成了龐大的產業(yè),以及與之成反向的競爭激烈、不容樂觀的應屆生就業(yè)。
想象一下,當面對一份陌生的簡歷,HR首先會檢視應聘者的相關工作經歷、技能、學歷等,這些都合適后,HR才會試圖在面試中探尋應聘者的智商、性格、價值觀——這幾點構成了一個人的基本特質。根據近年來在一線招聘網站投放招聘廣告的經驗,一個較好的職位能收到二百份申請,從書面資料來看,其中合資格的大約是二十份,那么無論如何,1:20的競爭在所難免了。當一個人是新手的時候,這種競爭輕易地就被放大了10倍。
世界每天都在變,2007年《杜拉拉》第一部剛出版的時候,無數(shù)人都在致力于盡情分享黃金十年的盛宴,時至今日,當經濟學家們爭論著是經濟將要二次探底還是經濟正在二次探底的時候,人們——尤以日益消融的中產階級為甚——殫精竭慮的是如何在通貨膨脹中使個人資產免于貶值。
對于是否擁有自己的房產,一個人也許能相當?shù)碾S遇而安,然而漲價的不僅是房價,還有房租,房租同樣能夠輕易地將人逐出市區(qū),于是他(她)開始承受交通的折磨,日復一日地輾轉跋涉所帶來的疲乏足以動搖乃至破壞一個人的理想,使得淡泊名利的超世脫俗成為形同雞肋的想象。
簡而言之,盲目的樂觀于事無補,就未來幾年的情形而言,最樂觀的職場人恐怕也難以回避三種類型的壓力:飯碗引起的壓力,包括工作和就業(yè);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資產不斷縮水,使人進退兩難;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以擁擠阻塞的上下班交通為典型?,F(xiàn)實主義者傾向于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悲觀主義者更是極度渴望安全感,這兩部分人群通常會把眼光稍微放遠一點,那么還得加上對教育、養(yǎng)老和醫(yī)療的考量。
說到底,真正做到置身世外、獨善其身,需要不菲的資本作為前提,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動物,我們身不由己卷入競爭和競爭帶來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形下,僅僅靠追隨喊口號式的勵志或者鄙視厚黑并不解決問題,對于現(xiàn)實給予的種種難題,解決之道從來都不是那些玄而又虛的傳銷式煽動或者批評一切的憤世嫉俗,你喜歡也罷厭煩也罷,踏實加邏輯總是比較靠譜的路徑,而源于智慧提煉和規(guī)律總結的職場規(guī)則,其作用正是為了讓這條路走得更加容易而有效。
杜拉拉的特質中有不理想的地方,不夠達觀,寬容不足,但起碼,從青澀到練達,她一直都是一個認真思考、堅忍不拔的理想主義者,杜拉拉式的職場哲學信奉的是踏實、唯物、努力并且適當忍耐,前提是理想和邏輯。
《杜拉拉大結局》講述的是拉拉在SH的職場經歷。在SH的頭一年對拉拉而言充滿壓力,上司不體恤,下屬不得力,本職工作不熟悉,公司制度不完備,當總監(jiān)的奢望三年兩載她顧不上想,只求能坐穩(wěn)C&B經理的位置。然而,李衛(wèi)東爭當先進,偏偏麥大衛(wèi)又不容后進,拉拉被動地和李衛(wèi)東展開競爭。千頭萬緒之中,拉拉選擇了做什么放棄什么,站穩(wěn)了腳跟。然而,她發(fā)現(xiàn)自己夾在各有立場各懷心思的頭頭們之間,為了平衡好各方關系和公司的整體利益,拉拉在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同時,謹慎地選擇自己的位置——所謂做事又做人。拉拉在職場中忍耐,也在職場中成長,一步一步為自己的職業(yè)理想積累,她在時刻準備著。
在西式的職場詞典中,說到理想,人們首先聯(lián)想到的英文單詞就是ASPIRATION(渴望,志向,抱負)和AMBITIOUS(野心勃勃的,雄心勃勃的),尤其是在談到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的時候,這兩個單詞頻頻出現(xiàn),它們名下的內容經常抱負高遠、激動人心,但有時候也頗為平和實在,而緊隨其后的,必定是非常具體的行動計劃,用以確保和組織目標結合了的個人愿望得以實現(xiàn)。
看看中式說文解字:所謂理想,是人們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據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xiàn)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fā)展的向往與追求。
折中東西方的說法,理想未必非得光輝高大,完全可以是某個平和的愿望,但是,離開了踏踏實實的行動,就談不上什么理想,只是空想和幻想罷了。
《杜拉拉》第一部出版至今已有四年,在《杜拉拉大結局》出版的今天,我想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見,職場小說!再見了,杜拉拉!她屬于這個時代。
曾嘗試為杜拉拉寫過一首歌詞,允許我以此結尾,算是對我心目中的杜拉拉的一個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