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讓我們倒行逆施
馮唐2002年夏天,我在北京。我不認識苗煒,我讀一位叫布丁的作者寫的《有想法,沒辦法》。我發(fā)現(xiàn),這人也愛看犯罪電影,也推崇《美國往事》。《美國往事》是我心目中經典里的經典,比《教父》要簡潔、美好很多。我當時想象的未來世界好像永遠都是這樣:一個傾國傾城的姑娘,一個滿是現(xiàn)金的銀行,幾個從小一起混的兄弟,一個充滿欲望、背叛和懺悔的復雜關系,那個傾國傾城的姑娘在把這幾個兄弟睡遍之前絕對不能老去。
后來我知道布丁的本名叫苗煒。苗煒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當頭目,人帥,悶,能寫,尤其能寫應用文和說明文。屁股嘬板凳,悶聲悶氣地每天能寫上千字,多年不輟。
2008年夏天,我在一個飯局上遇見苗煒,我問:“忙什么呢?”在北京,不在飯局上遇見,一般問,吃了嗎?在飯局上遇見,一般問,忙什么呢?一般的回答是,瞎忙。忙工作,忙項目,忙單位的斗爭;忙離婚,忙生孩子,忙丈母娘的心臟??;忙念佛,忙中年危機,忙抑郁。
“寫小說呢?!泵鐭樥f。
“長篇?”
“短篇?!?/p>
“好啊,多寫,大好事?!?/p>
“一定多寫,我還等著《人民文學》發(fā)表呢?!?/p>
在當代,在我的祖國,聽到這種答案的頻率和我接到火星的郵件或者我死去的姥姥的電話類似。我記得在我的中學年代,文學還是顯學,我的語文老師已經明確指出,寫東西這件事兒,如果不是為了名利或者勾引姑娘,還是能忘就忘了吧。即使為了名利或者勾引姑娘,世上還有大把更簡潔有效的方法。而在當代,在我的祖國,如果我的語文老師還在中學教課,她會發(fā)現(xiàn),已經沒有任何告誡同學們的必要了。
2009年夏天,我在網(wǎng)上。苗煒用MSN告訴我,他終于要當作家了,英文直接翻譯就是寫字的人。不再是老師、編輯、苗師傅、苗主筆、苗悶騷、苗帥哥,而是寫字的人。
“十月份,我要出本小說集,能不能給寫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