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神鬼世界我們知道得比較殷人的詳細些。這其中除了各家的祖先外,有日月星辰的神,他們是主使雪霜風雨合時或不合時的;有山川的神,他們是水旱癘疫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人們生存所賴的,還是土神和谷神。前者關系土壤的肥瘠,后者關系五谷的豐歉。土神叫做社,或后土,谷神叫做稷,或后稷。供奉社稷的地方,也叫做社稷。稷只是谷的一種,而以名谷神,以名" 田祖" ,這里似乎泄露一件久被遺忘的史實:最初被人工培植的是叫野種的稷。
像封建社會之上有一個天王,主宰百神的有一個上帝。他是很關心人們的道德的,會賞善罰惡。但他也像天王一般,地位雖尊,實權卻有限,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很少發(fā)生關系,人們也用不著為他破費。祀上帝的典禮叫做郊祀。舉行郊祀禮的只有周王和魯君。上帝的由來不知周人曾設想到否。至于自然界各部分的神祇,在周人的信仰中,多半有原始可稽的。他們多半是由人鬼出身;而且,像封君一般,他們的地位是上帝所封的。例如汾水的神,傳說是一位古帝金天氏的兒子,他生時做治水的官,疏通汾、洮二水有功,因而受封。又例如永遠不相會面的參、商兩個星座,其神的歷史是這樣的:古帝高辛氏有兩個不肖的兒子,他們死了,住在荒林里還是整天打架。上帝看不過,便把大的遷到商丘,做商星的神,把小的遷到大夏,做參星的神。這段神話的歷史背景是商人拿商星做定時節(jié)的標準星,故此它名為商星。古人在沒有日歷之前,看一座恒星的位置的移動來定時節(jié)的早晚,這叫做" 觀象授時".被選作目標的恒星叫做辰。
周人的稷神是一位農(nóng)業(yè)的發(fā)明者,同時又是本朝的祖先。但到底稷神是周人的創(chuàng)造呢?抑或周室不過搬舊有的稷神做祖先呢?現(xiàn)在不得而知。社神卻確是在周代以前已經(jīng)有的。周人稱殷人的社為亳社。至少在魯國的都城同時有亳社和周社。朝廷的建筑,就在兩社之間。大約原初魯國被統(tǒng)治的民眾大部分是殷的遺民,新來的統(tǒng)治者顧忌他們的反感,只好讓他們保留原來的宗教,而別立自己的新社,叫做周社。一直到前五世紀初,魯國大夫尚有盟國君于周社、盟" 國人" 于亳社的故事。社神的來歷現(xiàn)在不得而知了。祀社的地方照例種著一棵大樹,據(jù)說夏代的社用松,殷代用栢,周代用栗。
從天子到士都有宗廟。天子和封君的廟分兩種,合祀眾祖的太廟和分祀一祖的專廟。除太祖外每一祖的專廟,經(jīng)過若干代之后,便" 親盡" 被毀,否則都城之內(nèi)便有廟滿之患了。宗廟社稷是每一個都會的三大圣地。它們年中除了臨時的祈報外都有定期的供祭。宗廟的供祭尤其頻數(shù)。其他的神祇則只當被需求的時候,才得到饋賂。但他們可不用愁。這樣的機會是很多的。雖然水旱癘疫和風雨失調(diào)是比較的不常,雖然眾神各有各的領域,但任何神鬼在任何時候,都能給任何人以禍難,尤其是疾病。在這些當兒犧牲和玉帛是不會被人們吝惜的,疾病的原因都推到鬼神。他們的歡心勝過醫(yī)藥,巫祝就是醫(yī)生。周人事神似乎不像殷人的煩瀆,但也和殷人一樣認真。祭祀之前主祭的人要離開家庭到廟旁清凈的地方齋戒幾天;祭某祖的時候要找一個人扮成他的模樣來做供奉的具體對象,這叫做" 尸".祭宗廟社稷的犧牲,雖然也照后世的辦法,只給鬼神嗅嗅味道而" 祭肉" 由預祭的人瓜分,但在其余的祭典中也有時把整只的牛、羊、豬或狗焚化了,埋了或沉在水里給鬼神著實受用的。焚給一切鬼神的布帛,也通是真的而不是紙做的。
獻給鬼神的玉,不能擺一下就算了,要捶碎了,或拋入河中。但鬼神也象小孩子一般,可以用" 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一類的話(這是周公對祖先說的話)來試誘的。盛大的祭典是一種壯觀,在丹柱刻椽的宗廟里,陳列著傳為國寶鼎彝,趨蹌著黼黻皇華的縉紳,舞著羽翰翩躚的萬舞,奏著表現(xiàn)民族精神的音樂,排演著繁復到非專家不能記憶的禮儀(周朝始避諱祖先之名,因而王侯有謚,大夫士有別字)。
諸神中最與民眾接近的是社。每年春間有一次社祭的賽會。這時候鼓樂歌舞、優(yōu)技、酒肉和鄉(xiāng)下的俏姑娘引誘得舉國若狂。在齊國,也許因為民庶物豐,禮教的束縛又較輕,社祭特別使人迷戀,連輕易不出都城的魯君有時也忍不住要去看看。每逢打仗之前,全軍要祭一回社,祭畢把祭肉和酒分給兵士,叫做受脤。釁鼓就在這時候舉行。這以壯軍威的餉宴,這拼命之前的酗醉,這震地的喧囂,是全國緊張的開始。得勝回來的軍隊要到社前獻俘,有時并且把高貴的俘虜當場宰了用作祭品。此外遇著水災和日蝕,則在社前擊鼓搶救,同時用幣或獻牲;火災之后,也要祭社,以除兇氣。遇著訟獄中兩造的證據(jù)不能確定,也可以令他們到社里奉牲發(fā)誓,而等候?qū)淼钠孥E。
除了上說列在祀典的鬼神而外,還偶然會有陌生的精靈或是神話上的英雄,或是被遺棄了舊鬼新鬼,或是來歷不明的妖魅,降附在巫覡(巫是女的,覡是男的)身上。巫覡是神靈所鐘愛的。他們能和降附的神靈說話,因此人們?nèi)粲星笥谶@些神靈得先求他們。王侯大夫都有供奉巫神的。被人驅(qū)逐去位的周厲王有使衛(wèi)巫監(jiān)謗的故事,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魯君隱公就是一位佞巫者。他未即位之前曾做過鄭國的俘虜,被囚在尹氏家中。這家有一個著名靈驗的鐘巫。他串通尹氏私去祈禱。后來鄭人把他放歸,他便把鐘巫都帶到魯國來。他被他的兄弟派人暗殺,就在他出外齋宿預備祭鐘巫的時候。
巫覡是某些鬼神的喉舌,所以能直接知道這些鬼神的意旨和未來的吉兇。但其余的人,要知道鬼神的意旨和未來的吉兇,除問巫覡外,只有憑間接的占測方法。周代的占測方法,除了沿襲自商代的龜卜(獸骨卜在周代似已不通行)外,還有周人所發(fā)明(約在商末周初)的筮。要說明筮法,得先說明筮時所用的一部書,即《周易》。這部書包涵六十四個符號和他們的解釋。這些符號叫做卦。每一卦有六層即所謂六爻。每一層是一橫畫,或一橫畫中斷為二,前者可說是奇的,后者可說是偶的。卦各有專名,例如六爻皆奇的(■)名為乾,六爻皆偶的(■)名為坤,六爻中第二五爻為偶(從底數(shù)起)余皆為奇的(■)名為離。每卦的解釋分兩種,解釋全卦的叫做卦辭,解釋各爻的叫做爻辭。筮的時候取五十莖蓍草,加以撮弄(有一定方法,這里從略)以得到某一卦,再加以撮弄,看這一卦中哪些爻有" 變" ;例如筮得乾卦而第二五爻有變則為" 遇乾之離".筮者應用卦辭及變爻的爻辭而作預言。至于怎樣應用法,那就有點"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了。卦爻辭包涵許多關于人事的教訓,有些是很深刻的;例如說"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那是說明" 物極必反" ,教人不要趨極端的。
巫覡的神通只限于降附他們的神靈的勢力范圍,他們并不掌管宗廟社稷等有常典的祭祀。他們即使是被王侯供養(yǎng)的,也不是正常的職官。
王侯的朝廷中管理和鬼神打交涉的正常職官有諸祝、宗、卜、史。祝的主要任務在代表祭者向鬼神致辭,因此他特別要知道鬼神的歷史和性情。宗是管理宗廟的司祭禮的程序,祭壇的布置,祭品的選擇、保存等等。卜是掌卜筮的,但有些國家于卜之外別置筮官。史的主職在掌管文書,記錄大事、占察天象,但也兼理卜簽和祭祀的事。這四種職官的首長,在王朝分別名太祝、太宗、卜正、太史;在列國大抵如之;惟楚國名卜長為卜尹,又有左史右史而似乎無太史。祝、宗、卜史等長官的地位史無明文,但我們從下面兩件故事,可以推想。楚平王(前五二八至前五一七年)即位之初曾把他所尊敬的敵人觀起叫來,要給他官做,說唯汝所欲。因為他的先人曾掌卜,便使他做卜尹??梢姴烽L的地位是很高的。衛(wèi)獻公(前五七六至前五五九年)出奔歸國,要頒邑給從臣而后入。從臣有太史柳莊者,恐其偏賞私近致失人心,力加諫阻。獻公從之,以為他是社稷之臣,等他臨死之時,終于給他田邑,并寫明" 世世萬(萬世)子孫毋變" 的約言放在他的棺中??梢娞返檬烙刑镆兀陂L、祝長等當亦如之。至于低級的祝、宗、卜、史等官則皆有食田,而且有時多至值得王室或世室搶奪的食田。但擁有強力的大夫很少出身于祝、宗、卜、史或同時充任著這些官職的。
這時期的國家大事,上文已說過,不外打仗和祭祀。而打仗之前,照例要"受命于(宗)廟,受脤于社" ,照例要來一番卜筮。故此沒一次國家大事沒有上說的四種專家參預。他們又是世業(yè)的,承受者愈積愈豐的傳說。因此他們都是多識前言往行的。史官因為職在典藏與記載尤熟于掌故和掌故所給人的教訓。他們成為王侯時常探索的智囊。周初有一位史佚,著過一部書。后人稱為《史佚之志》的。這大約是夾著論斷的歷史記載。春秋時有知識的人常常稱引這書,可惜后來佚了,但至今還保存著其中一些名句,如" 動莫若敬,居莫若險,德莫若讓,事莫若咨".